人性(二)要么全面城市化要么回到从前《量道》系列 原子电著
文章目录
如前所述,城市化的优势在于原子核效应,在城市中充当质子的人口发挥着E等于mc2聚合能量,城市化的优势是社会分工精确化,“术业有专攻”完胜自给自足多才多艺,产业链完胜小农经济。
城市化在潜移默化中带来的利益为个体所趋,为政府所婺。所谓城市化是人口的聚集,没有人口什么都是空谈,因此人口是基本。住的差点还能将就,但必须得吃饱肚子,吃饭成本是留住人口的基本,而吃饭的基础是粮食供应的稳定。
务农人口向城市转移以及土地的规模化流转几乎可同时进行,这看上去是一箭双雕的好事,预期的结果是城市化的跟进与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因此,政府急欲促成此项事业,人口也自然的追逐更好的发展,虽然与政府行为有关,但政府不过是顺水推舟、火上加油、成风之势、推波助澜而已!若逆而行之则盾不挡矛,其所为也算是顺“天道”而行,天道谓之天性,人道谓之人性,一人之性就一人之道,众人之性就事物之道,人性与天性何异乎?
一面是城市化进程趋上,另一面是务农人口数量趋少,其过程中房价上涨是必然趋势,而政府行为不过是左右了涨幅而非方向。房价上涨也是一种激素,一种调味剂,一种诱惑,但人性的贪婪与极端造成了“极致化”现象;房价的涨幅似乎与工资涨幅同步,迫不及待的想掏空别人的袋馕。
这里面有个天大的陷阱:房价涨的是现钱,而工资涨的是预期,是辛苦钱;如果工资涨一倍其实只多一个月的钱,而房价涨一倍则涨了几十年的工资。人们似乎察觉到了这个问题,于是贷款买房成了应急之法,用将来的钱换取现在的房似乎并不矛盾,看上去是没有买房的人吃大亏了,但你细思:如果把将来的钱也花完会是什么情景? 房价与收入两种能量并不平衡,如庞氏体系一般愈筑愈高,得失同存。
所谓“中国”并非位置上的“中”,而是老子守中之道,孔子中庸之道,以“中”对抗人性之极端,方得以长久。实际上中国的文化骨髓实为极端,以其极端可居世界之首,因此愚人推测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将高达90左右,将来的的农村只有少量务农、工矿企业、少数养老之人。
如顺风顺水老天相助也罢,一旦遇到全球性自然灾害,粮食减产乃至危机,当下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快速实现土地大规模流转,农业规模化生产,在粮价暴涨的预期利益下大资本入农,消除农村阻碍,强制全面城市化;另一条路是大量人口返乡,维持小农经济。人性两个极端:要么全面城市化,要么回到从前。
此贴不作细论,只下个定义以校未卜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