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是私有制的罪过吗?
文章目录
经济危机是私有制的罪过吗?
马邪教硬要把经济危机的罪名归罪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归罪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是完全错误的。
笔者认为,从本质上说,经济危机是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互矛盾不断积累的结果,是人类行为严重违背客观自然规律的结果,而不是私有制的结果。
人的主观愿望总是希望顺心和满足,而且达到顺心和满足的欲望又经常是无限扩张,欲壑难填。但客观世界却经常不顺心和不能满足人的所有欲望。就会有许多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相互矛盾,不断地充斥在人类社会的经济过程中,并且不断积累。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暴发,形成经济危机。
由于人类历史的发展阶段不同,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和结果也各不相同。
一、早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马邪教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这对基本矛盾的必然产物;是资本家无限扩大再生产,同时又加大对工人的剥削,造成生产扩张与工人购买力降低所形成的生产过剩。
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如果是资本家加大了对工人的剥削,当然会造成工人购买力的降低,但这时资本家的购买力必然等量增加,而社会总的购买力即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而资本家无限扩大再生产,必然造成全社会对生产资料购买力的增加,而生产资料供不应求,怎么会有生产过剩的说法?所以,“剥削”程度的高低,并不会引起生产过剩。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与所谓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没有关系的。
早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有三个因素,一个内在因素:即优胜劣汰;两个具体因素:一是劳动价值与自然财富的严重背离,形成一部分社会财富不能进行交换,成为生产过剩的根本原因;二是人们对货币本质的认识存在非常严重的错误,导致错误的货币政策,形成货币供应量的严重不足,使生产过剩的危机变为现实。
辩论过程中详述。
二、实际上的生产过剩
在早期危机解决之后,资本主义各国大力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更加飞速发展。而在这种飞速发展的经济形势下,那些技术落后的企业也会得意忘形,不思进取,却也能混水摸鱼,维持生存。在这种优劣共存的“大好形势”下,一方面使社会物质财富迅速增加,使某些产品的生产达到了饱和状态,引起了实际上的生产过剩,另一方面,大量节省劳动力又引起了失业率的上升,这两个指标,都是表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重要指标。
这种情况下的生产过剩,已经不是因为购买力不足,而是因为过量的生产已经使消费者在已经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再也不需要这种产品了,即使有钱购买,也不愿意再去购买。所以会有许多工人不是把钱用来进行购买,而是用来进行投资。
在总的商品供应和市场需求方面,由于资本主义各国的工人阶级更加富有,所以他们的工资已经绝不仅仅用于满足生活资料的需要,而是有很大一部分用来进行股票投资,这就把一部分市场购买力变成了生产资本,一方面增加了生产,另一方面又减少了商品市场的购买力,这就必然导致商品供求关系的更加恶化。
与此同时,一种产品的市场饱和,也会引起相关产品供求关系的紧张。
面对某种产品的市场饱和,如果人类能够认清“用进废退,优胜劣汰”这个自然法则的本质,该进的进,该退的退,该进时进,该退时退。把应当淘汰的企业和项目分散在日常的经济过程中,而不是集中暴发,就不会引起大的经济振荡,也就不会引起经济危机。
但是我们开始就已经说明,人的主观愿望总是希望顺心和满足,技术落后的企业总是不愿意退出历史舞台,总是要垂死挣扎,而许多政府部门也会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们垂死挣扎。致使这种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矛盾不断积累,不断加深,直到再也无法承受,必然暴发为经济危机。
辩论过程中详述
三、虚拟资本的过度夸张(一)
随着人类经济史的不断发展变化,货币理论的错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原来把货币定义为仅仅是贵金属,现在却把货币当成万能的神灵。但是在经济过程中真正发挥资本职能的只能是人的活劳动和实物资本,而货币只是推动他们进行流动的一种媒介物,并不是真正的实体资本,而只是一种虚拟资本,只是实体资本的影子。所以,金融流通的唯一目的和宗旨应当是保障和促进实体经济的正常进行和不断发展,金融流通是越简单、越直接越好,而不是越复杂、越挣钱越好。而现在世界各国从统治者到金融界再到各个阶层的人们都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清,统治者极力主张金融繁荣,而不去问这种繁荣的结果究竟是只对金融投机有利,还是真正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有利;那些所谓的金融专家们并不是考虑如何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而是故意要把本来应当简化的金融业务搞的繁琐复杂,令人费解。甚至编造各种各样的,一环套一环的金融骗局,以使他们自己得到好处。还美其名曰:金融创新。其结果只能是那些金融贵族们依靠投机取巧的本事,成了社会上流的白领阶层。而他们对实体经济的发展却毫无贡献,甚至给整个社会实体经济的发展埋下了非常严重的隐患,这种隐患的矛盾日积月累,越积越深,积重难返,最终导致经济危机。
辩论过程中详述
四、虚拟资本的过度夸张(二)
虚拟资本的过度夸张,不仅仅表现为货币市场的混乱。在股票市场上,这种夸张更是猖狂至极,如狼似虎。
从根本上说,股票市场的交易,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寻求资源合理配置的一种经济机制。从实际情况看,人们在购买原始股票时,所付出的货币资本,早已经成为股份公司的货币资本或者是在购买之后所形成的实物资本,所以所谓的股票市值,只是一种股权证明的表现形式,所以其本质就是虚拟资本。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只有形成生产能力的实物形态的资本,才是真正的实际资本,因为货币资本就已经属于虚拟资本的范畴了,那么,在股市上所形成的股市市值,就更是虚拟资本了。所以股票持有人卖出股票所取回的货币,只是另一个购买者所支付的货币,如果他的卖出价高于买入价,那是因为股票的买者多支付了货币,股票升值了,市值增加了,虚拟资本也增加了。因此,只有因股票分红所引起的股票市值的增长,才是与经济发展相联系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增长。而那些因投机因素所形成的股票市值的增长,都是虚拟的增长,都是泡沫经济的因素,主要表现为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严重脱节,金融泡沫化和投机导致金融危机频繁发生,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
辩论过程中详述
五、福利社会的过度行为也会引起经济危机
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科学合理性,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够为资本主义福利社会的建立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但是经济的发展并不是随心所欲,必然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福利国家的人们对福利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越来越脱离客观实际了。经济的发展再迅速,也远远赶不上欲壑难填的欲望速度。国家为了尽量满足人们的欲壑,不惜任何代价,大量举债,最终结果必然造成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
辩论过程中详述
六、公有制度下的经济危机不可救药
因为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相互矛盾不可避免,所以人类经济社会中的经济危机也是不可避免的。而马邪教却硬要把经济危机的原因说成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现象。并给人类社会开了一个百灵良方,那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按照他们的说法,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经济危机,并能实现人人平等,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家家户户不愁吃不愁穿的幸福社会。
但是当人们经历了那段苦难以后,才会真正明白,那个被吹嘘的神乎其神的公有制度根本不能消除经济危机,只是把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变成了生产不足的经济危机。
公有制度下生产不足的危机根源于人的本性与资产公有的相互矛盾。
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危机,只是人们在某个具体事物上对其本质认识不清,是可以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得到解决;但是公有制度下的经济危机不是某一具体事物的问题,而是公有制度本身严重违背客观规律,所以公有制度下的经济危机不可救药,只有彻底解放思想,充分认识公有制的反动本质,彻底改变公有主体制度的错误做法,才能真正解决公有制度下的经济危机。
辩论过程中详述
七、经济危机利弊谈
在马邪教看来,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根本就是资本主义走向死亡的一条绝路。却看不到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除了他对目前经济状况确实会造成一定的危害以外,还会有他的积极作用。一个是通过强制性的优胜劣汰,从而使资本主义生产能力更加提高,使资本主义生产结构更加优化,从而推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更加完善和更加强大,而绝不是死亡。二是通过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强制制约资本家的生活习惯和剩余分配,培养整个社会勤俭持家,居安思危的良好生活习惯。三是通过强制性的优胜劣汰,促使资本家更加注重投资过程的研究和决策。
辩论过程中详述
八、克服经济危机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因为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的相互矛盾,所以要想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就必须使人的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相适应。
辩论过程中详述。
2012年8月2日星期四
全文共3万4千多字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2-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