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飞机恐怕还是一场梦
  “近期国内的网站上出现的唱衰中国高铁,大飞机和飞机发动机,核电工程,中国石油,从而影响中国战略发展。手法高明,举个例子,通过夸大铁道部的债务和盈利能力来加大铁道部的融资压力,还有对整个铁路系统产生安全和功效上的怀疑,从而影响高铁发展和整个铁路系统的发展。
  
  铁道部是自然垄断,对国家建设的重要性我就不多说了,要赢利还不容易吗?提价就可以了。 这是为啥国内外资本势力垂涎欲滴的原因。但想想铁道部要盈利的那部分将会是谁的钱,那会升高了整个国家的人员物资流动成本,使整个国家发展的成本升高和造成不稳定。
  
  唱衰中石油是一样的影响,使中石油融资出现困难,从而不能完成我国的对外的能源战略。不得不承认他们已经有了些成果,国内民众已经对高铁和铁路系统出现了负面印象。现他们手开始伸向了国产大飞机和大发动机的”。
  
  我也热切盼望中国的大飞机能够翱翔蓝天, 可是仔细看了一下大飞机的发展情况, 如果按公开资料理解,大飞机项目肯定会夭折, 并且国家会赔很多钱。 这是因为大飞机战略出现了崇洋媚外的偏差。 妄图融入世界大飞机行业, 你也不想想, 过去已经存在的飞机公司都被搞垮了, 欧美如何能准许中国这里出现竞争对手? 又怎么能帮你来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 中航搞一个50:50的合资发动机公司, 这个公司只能是钱坑和中国机密下水道,外加中国人材的外流滑梯。 这个公司中外各占50%, 好像是对等的, 但是, 在这个公司占外国飞机行业多大比例? 可以说是很小, 他们决不会与中国合作, 而是利用公司窥探中国的秘密,然后实施技术误导,最后在浪费了中国大量的资金物力人力之后把公司搞垮, 欧美毫无损失, 中国航空业是被嫖之后连嫖之后还被偷去钱包,外加一身梅毒。
  
  这样的事情已经重发生过一次了。 70年代末期中国独立研究的大飞机运十飞上世界屋脊, 全世界为之震惊, 这个时候, 好心的美国公司就来同中国浅谈技术输出,建立双赢合资公司, 中国放弃自己的技术, 赶走自己的人员, 开始组装美国麦道公司的飞机。 当中国彻底放弃了自己的技术之后, 美国公司适时宣布合并重组, 砍掉了合资项目, 美国飞机公司毫发无损, 而中国又过了40年也没有大飞机。
  
  最近从巴西引进的直线客机也是一样, 计划被推迟两年竟然因为美国一家负责测试的分包商不给按时提供测试数据。 可以想像, 这还是飞机设计阶段, 这种小手腕就让中国飞机无法试飞。 假如中国“自主研制”的飞机哪一天飞上蓝天, 飞机内数十万条计算机指令中如果埋藏一个暗门, 那么这些装满煤油的飞机会不会飞向北京的裤衩子大楼实在不好说。
  
  既然有这么多前车之鉴, 我们中航管理人员还会这样飞蛾扑火? 内中的猫腻就是私有化与政府拨款。 中国如果真自主研发发动机, 那么国家的拨款不过是设备与人员工资,不要说数量有限, 就是数量庞大也造就不出亿万富翁来。 一旦实现合资, 那么所有成本利润按着外方计算, 多少技术转让费用相信温家宝总理也无法核实。 研究运十前后国家总 投资5。38亿元,其中研制费3。34亿元,基本建设费1。75亿元, 而今天的中航头目竟然说国家投资100亿研究发动机还是杯水车薪的毛毛雨, 可见, 一旦资本介入之后,贪婪的胃口会膨胀多少倍。
  
  中国与世界的飞机合作能不能有点收获? 按着现在的体制很难有什么收获。 理论上讲中国也可以在合资公司上与外商周旋, 互相欺骗窥探一点西方的秘密。 当年欧阳锋不是也根据郭靖的假《九阴真经》练成了无敌武功吗? 但是, 实际上这很难做到, 因为中国并不富裕, 合资公司投资小了骗不了人, 投资多了分散精力, 外国公司不是傻瓜。 最重要的是, 中航会出现大量的内鬼, 而且中航管理层也会因为合资公司致富门路多多, 而独立自主的研究只能遵纪守法挣死工资。 所以, 即便国家想到用合资公司从西方偷点技术, 也会因为合资公司的存在导致独资部分人心不稳, 最后一事无成回头替西方公司生产机尾吧讨几个铜板。 中国的大飞机恐怕还是一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