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的农业国家发展工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压低百姓生活水平获得发展资金,对所有商品都实行国家定价,把农产品及矿产品价格压低(当年我国煤的收购价有时比生产成本还低),把日用轻工品提高几倍的价钱买给百姓,从而获得剪刀差为国家的工业化提供资金。打个比方,正常市场价格用50元就可以买到的自行车(企业成本40元利润10元),国家提高到150元买给百姓,150元价格中含有的110元国家财政,其中10元来自企业正常利润,100元来自百姓,企业正常利润所得占的比重不高。计划经济其间内陆省份工业发展的资金来自压低当地百姓生活水平获得发展资金,而不人们所认为的沿海城市,当年国家主要通过提高日用轻工品价格来回笼民间货币,农产品矿产品乃至钢铁等生产资料价格都被压低,因为这些产品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不能作为从百姓手中回回笼货币。

     1994年以来,我国财政来源与计划经济时期财政来源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国家财政主要还是来自百姓,现时我国国税收入80以上来自平民百姓,国家通过增值税消费税海关税等流转税把税收成本转嫁给平民百姓的。来自企业利润所得很少,两者不同点是,我国现在商品价格平均每10元只含2元流转税,也就是说国家通过商品加税方式把我们工资收入的20收去,计划经济期间商品价格每10元可能有5元以上是财政。也就是说国家通过行政定价的方式把当时百姓收入的50收去,通过压低百姓生活水平来获得发展工业的资金。
  
     全世界的税收都来自GDP,企业创造的GDP包括两部份(1。企业利润2。工人工资)由于我国工业大部份是劳动密集型工业,企业利润只占企业创造的GDP少部份(打个比方吧,一个企业创造了10万元GDP,利润只有2万,工人工资占了8万企),由于工人工资比企业利润多的多,可供征税的空间大,所以自1994年全面通过流转税方式从把税收成本转嫁给平民百姓以来,我国国税收入大幅增长,增值税消费税海关税等流转税表面是从企业征收,实际是从百姓征收,只有企业所得税才是从真正来自企业利润。
  
    四川发展工业其实很简单,四川可以作为一个关税区,把本来价格为1000元商品提高3000元买给百姓,把本省及外出打工挣的钱大部份收到政府手里,从而获得资金用于发展工业,只不过就要牺牲四川百姓的生活水平了,四川百姓会反对的。
    为何1985 1993年国家财政增长很慢,1994年后国家财政能大幅增长?这是因为1994年以前我国税收主要来自企业利润所得税,1949 1978年我国几乎所有商品都由国家定价,国家把农产矿产品价格压的极低,把日用轻工品提高几倍的价钱,从而获得剪刀差为国家提供财政。1978年后商品价格开始市场化,剪刀差越来越少企业利润增长有限,所以国税收入增长很小,自1994以后我国增设了消费税并全面开征增值税,国税收入来源由企业所得转向百姓个人所得,国税随之大增。
      我国国税收入资料
      年份 中央(亿)
      1980 284。45
      1985 769。63 (从1985年开如有小部份商品开始开征增值税)
      1989 822。52
      1990 992。42
      1991 938。25
      1992 979。51
      1993 957。51
      1994 2906。5 (设立消费税及全面对所有商品开征增值税)
      1995 3256。62
      1996 3661。07
      1997 4226。92
      1998 4892
      1999 5849。21
      2000 6989。17
      2001 8582。74
      2002 10388。64
      2003 11865。27
      2004 14503。1
      2005 21334
  
   2006我国国税收收入37636亿,北京所得税主要来自中石油中石化及银行等垄断行业(垄断行业利润不是正常的利润率,其大部份利润的成本由消费者成担),粤沪苏浙鲁5省的所得税收入才3024亿,上交只有1814亿(所得税60归中央,40归地方),占国税收入4。8,所以说中国税收绝大部份来自百姓,来自企业正常利润的所得税很少。中国直接或间接的税收90来自全国百姓的消费(流转税加垄断国企的所得税)。内陆各省外出打工的朋友你们消费时就给国家贡献了税收,1979年以前及现时国家税收主要来自百姓,而不是人们所认为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