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场每代人只有三四次机会遭遇的磅礴大戏,是社会滚滚向前的一只插曲。只要你看清危机,避开显而易见的风险,抓住更大的时代趋势,每天前进一小步,必将成就无限光明的未来!

  相信很多企业(主)都已感觉到,每天都在市场打拼,每天都在思考自己企业的经营问题,然而并没有太好的突围办法。现实是比较严峻的,当前的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这个新的常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可以达成共识的,那就是在新的常态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一个中低速增长的时期。

  这个中低速到底是多少?到底是7还是6,或者是5,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中低速增长周期性,将决定我们经济的新常态将持续多长的时间,按财政部长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所讲,当前经济面临困难的形势至少可能要持续5年时间。

  简而言之,你不寻找出路,不主动求变,你还会难受很久。

  这种情况下,有人第一反应就是,政府会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是大家关心的焦点。而事实是,在新常态的情况下,政府不愿意也无力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这样的观察是否准确,有待于进一步明确。但是,不采取大规模的刺激政策,在当前的形势下,毫无疑问是正确的。

  2009年,我们执行了4万亿刺激计划,结果使得本来就已经产能过剩的各行各业又在执行过程中大幅增加了更多的产能。这是造成我们面临困难的一个原因。另一方面,由于4万亿主要靠债务融资,结果形成了今天政府债务、银行坏账的问题,这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一个很大隐患,这个隐患不清除,我们无法进入下一轮的增长。

  同时,从行业的层面上观察,过剩产能的普遍存在,各个行业都在苦恼。在过剩产能的压力下,传统做法便是不断的降低价格,试图保住自己的市场份额,而降低价格在宏观层面上显示的是生产者价格指数连续30多个月负增长,而实体经济毫无起色。所以,一方面企业资金匮乏,一方面企业产能过剩,现在我们缺的不只是资金,更缺的是能够让资金有机会盘活整个产业链的模式与投资机会,缺乏将企业债务,银行坏账,过剩产能桥链起来的解决方案。

  再看企业层面,虽然经济增长速度在下滑,但是人工成本、资本价格、资金成本呈现出来的刚性,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的下滑而降低,换句话说就是企业的利润率受到了挤压。一些企业过去靠低成本扩张非常成功,而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不再适应市场,企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看是因为在90年代的中后期,中国经济的增长模式发生了本质的转变。1978年以来的高速增长是依靠经济体制的改革带来效率的提高而实现的。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效率的提高,具体体现在由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比计划经济更加有效,资源从农业部门转到工业部门,资源从国有部门转向效率更高的民营部门转移。即资源配置在市场价格信号的引导下,朝着更有效率的部门和行业转移,这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增长。

  另外还有激励机制的改变,其中特别突出的是一大群企业家在改革的大潮中出现,这些企业家为了提高企业的效率,千方百计寻找市场急需的产品,千方百计降低成本。他们在市场经济中有着强烈的提高效率驱动,远远超过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因为国有企业受到体制的限制,对效率的提高是不敏感的。

  所以,我们常谈的“中国模式”,其实有两个版本,一是从1978年到九十年代末是一个“中国模式”,另一个是九十年代年末到现在的“中国模式”激情版,我们经常把这两个“中国模式”混淆了,现在有必要区分一下。

  一个靠政府拉动短期需求维持经济增长的“中国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即使这个激情版“中国模式”跑得更快,那也是隐患重重。因为依靠企业家的创造力、创新力提高效率,这个增长是可持续的,而依靠政府拉动增长,这是不可持续的。

  政府终有疲惫的一天。一方面,政府的资源再多也是有限的,而企业家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这是两个“中国模式”的区别。第二个原因,在经济学上叫做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政府不断发钱,央行不断印钞票,虽然可以促进短期的经济增长,但是促进的作用越来越弱,经济学上叫做边际效应递减。政策同样存在着边际效应递减。我们可以看到,2009年我们曾有过4万亿刺激政策,2012年实际上执行的是4万亿2。0,4万亿2。0的效果就比4万亿1。0的要差。

  本届政府也试着采用一些刺激性政策,结果发现效果不理想。所以,现在就停下来了,说明决策者们不但了解问题,更想解决问题,而不是把问题拖到以后。

  想要重现新一轮经济景气,有两个前提条件:第一个是清理过去积留下来的债务,中央政府已经采取措施了。今年“两会”时,财政部宣布推出1万亿的长期债务置换的计划,用长期债务置换地方政府已经到期的短期债务,简单的说就是解决企业贷款展期的问题。年初提出1万亿,年中加到2万亿,现在加到3万亿,地方经济的债务问题比当初估计的还要严重。如果地方政府债务不清理就会转换为银行的坏账,银行的坏账正在上升,如果地方债务问题划不出来,此时如果房地产市场价格下挫,银行坏账便会快速飙升,后果可想而知!

  所以,要想实现经济新一轮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把过去单纯依靠政府政策拉动经济所遗留下的问题清理掉,不清理掉就变成中国经济增长的大包袱。第二个前提是必须寻找适合新形势的经济贸易模式,从政府拉动需求的模式再回到1978年到1990年那种通过改革释放市场能量的增长模式。

  这两个前提没有达到之前,一直都是新常态。

  对此,我只想说,这正是我们iBBX一直倡导和正在做的事。

  同所有发生过的经济危机一样,这是经济自发调节、浴火重生的必然环节。这次危机不会是人类社会的末日,她挥舞着刀光剑影大肆杀伐后终将转身离去,留下一个更加健康的商业生态体系,那时候,你一定会欣喜很早就明白了其中原理并积极参与其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