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 “禁书”
文章目录
闲话“禁书”
1985年前后,上海文艺出版社出了一厚本精装的《中国禁书大观》,开列了历代官方的禁书,有书影和内容简介、被禁的时代、原因等等。当时粗粗翻了一下,大开眼界,好多名著都在禁书名单上,如《红楼梦》、《水浒传》等等。想象一下,要是真的按这份禁书名单来“搞”的话,恐怕普天之下没什么书可以读了。
余生亦晚,只赶上文革的尾巴,念小学认了几个字以后,想找点课外书看,可是实在没什么书可看,记得只有《金光大道》、《艳阳天》、《虹南作战史》等几本。有时侯听父母说到他们以前读过的好书,心里痒痒的,求他们详细说说,他们不肯多说,怕惹事,那个年代的人应该有体会。
当时(1974年)不甘心,就去找,居然就找到一些所谓的“禁书”,关起门来偷看。现在回忆,可笑也可叹。
《侍卫官杂记》,宋乔著
这是我爸找来的,怎么来的我没敢问。他下班后偷偷地看,看完一段又小心地放进抽屉锁好。我跟爸说了几次想看,他很严肃很严肃地拒绝了,说我“年纪小,没有分辨能力,小心中毒”云云。
锁书的三屉桌是单位发的那种,四条腿落地,上边一排三个抽屉。右边抽屉放了我们家的户口本、粮本、粮票、油票、布票等所谓贵重物品。我不会撬锁,也不敢,我知道撬锁的“性质”是很严重的。
我用一个简单的办法拿到了书:把中间抽屉整个取出来,抽屉之间是没有隔板的,我从中间抽屉的空处伸手到右边抽屉直接取到书。当然还要牢记书摆放的位置、页数等等,放回去时按原样摆好,不留痕迹。
我叫我妹到门口把风,爸妈回家就给我报信。我得控制好偷看的进度,不能看得入迷被爸妈发现,不能看得太慢书被还掉就没得看了,整个过程惊险、刺激、兴奋。
《侍卫官杂记》以蒋介石的侍卫官的口吻写蒋宋等人日常生活,现在看来,书的史料及文学价值有限,一些情节显然是杜撰的,摆明了是丑化蒋介石。这书作者署名“宋乔”,是个化名。后来,香港另一位报人用“唐人”的笔名写了一套《金陵春梦》,这是后话了。
我到现在还是搞不懂,骂蒋介石的书也要禁?真是“天意高难问”。
《铁道游击队》,知侠著
这本书是我找小学同学借来的,硬纸面精装本,繁体竖排,后面十几页已佚。书拿回家给我爸发现了,他严肃温和地问了我一些问题:
——这书哪来的?
——和同学借的。
——他叫什么名字?
——彭顺略。
——哪里人?
——彭家寨。
——他家什么成份?
——贫农。
——还有谁知道你借这本书?
——没别人,我一个人去他家取的。
——哦……你的作业做好了吗?小说可以慢慢看,不要耽误功课,明天还要上学,早点休息……
我上床后睡不着,爬起来一看,我爸自己在那儿专心致志地看起来了,脸上表情特丰富。
这本书被禁的原因,我后来才知道。书中写到铁道游击队曾经护送中央领导 “胡服” 同志穿过日伪封锁线,“胡服”是抗日战争时期刘少奇的化名。
《擒魔记》,周赤萍著
我读小学以后,每年清明节有个固定活动,到烈士陵园扫墓,听老同志讲革命传统故事。听到很多关于湘西土匪及解放军剿匪的故事,但是大多是片断的、局部的。
《擒魔记》是比较全面地描写湘西土匪及解放军第47军在湘西剿匪的书,作者周赤萍是第47军政委。这本书的材料,估计有两部分:当时部队的侦查或调查得来的土匪情况,部队的战斗总结汇报,作者作了综合整理的工作。书中的描写有点简单化、概念化。后来我在《湘西文史资料》上读到更多的材料,包括很多当事人的回忆,湘西的土匪问题比较复杂,有些土匪也可以说“亦正亦邪”。
这本书本身看不出什么“问题”,被禁的原因可能是:作者周赤萍是林彪的老部下。他写过《东北解放战争时期的林彪同志》(原载《中国青年》1960年第8期),一度红得发紫,后来又紫得发黑,在批林批孔时期是著名的靶子之一。
九183 ;一三事件后,部队对林系军人进行清洗,周赤萍作为林彪死党之一被关押。历史上和林有这样那样关系的人很多就“出事”了。
在“以人划线”的年代,这类事情是很多的。
说到“以人划线”,文革时期,毛 诗词、语录被大量的谱成歌曲演唱。古典诗词谱成曲唱不希奇,语录也谱成歌曲唱,不简单。
短的语录只有一句话,如“要斗私批修。”要反复若干遍,唱一到两分钟。
长的语录是一篇文章,有几千字,如《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句子长短不齐,也不合辙押韵,其中最出色的一个例子是李劫夫谱写的《再版前言》,其中:“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的、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长达30字的一句,居然也能唱下来。从技术的角度看,简直神乎其技,叹为观止。和后来的政治POP、说唱乐比较,语录歌可以说是相当前卫了。
当时,为语录诗词谱曲的作曲家里边,李劫夫是比较突出的,他写的歌比较多,也容易上口。九183 ;一三事件后,劫夫谱曲的诗词语录歌及其它歌曲也被禁了。据说和林有关,他曾为林彪的《重上井岗山》和“《毛 语录》再版前言” 谱曲。
董希文先生的油画名作《开国大典》,后来差不多每隔几年就要“奉命”修改,因为画中有人“出事”了,先后去掉了高岗、刘少奇。文革后的197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请他的学生的学生把画重新复原,而董希文先生已于1973年初溘然长逝。
画里的事好像是趣闻,画外的事可是惊心动魄,影响深远。
更能消几番风雨
最可惜一片江山
20030930写
20031105改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0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