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刊号要到什么程度才能被制止?难道过亿?
文章目录
卖刊号要到什么程度才能被制止?难道过亿?
广东省三打两建办、公安检察机关及相关执法机关:
看到今年以来广东省三打两建办为打击非法团伙、打击社会保护伞、重树社会道德诚信与法律秩序而不遗余力,看到三打两建办也打了不少非法经营团伙,也看到了新的《出版管理条例》甚至刑法的力度,但是,我们对《亚太经济时报》这么多年来大肆买卖刊号、在很多行业利用非法刊物造谣是非,对社会造成很多恶劣的负面影响,却始终得不到有力的处罚、制止感到失望。
《亚太经济时报》是一个省内三流垃圾报纸,一直处于半停刊状态,后来干脆卖给庄伟光承包经营,庄伟光对经营没有兴趣,对卖刊号兴趣很大,因为这是个无本生意,来钱快,只需一张非法合同,每年收取巨额 “刊号保护费”即可。
他们买卖刊号这么多年,赚得也该腰满盆满了吧。现在国内一个刊号通常市价15 50万元年,《亚太经济时报》一个刊号,到处卖,只要给钱就行,卖了近百家,卖刊号收入估计几千万都进帐了。你们整天说买卖刊号非法,要严惩,要打非,但是全国照样卖,《亚太经济时报》更是肆无忌惮!
《亚太经济时报》买卖刊号这些年被人举报了很多次,但是纹丝不动,财源滚滚。国家那些所谓的法律在他们眼里犹如垃圾废纸,有行业人士表示:法律只能对付一些没有丝毫背景的小耗子,对付他们这样的狐狸基本上是无可奈何,连被他们保护的旗下的“汽车消费专刊”这样的小耗子,也丝毫没有办法。
这个非法刊物的成员是几个因偷盗被广州一个广告公司开除的社会闲杂小混混,但是靠着从《亚太经济时报》买来的刊号大肆制作非法刊物“汽车精品指南”“汽车消费专刊”(对外号称“汽车消费报”、“消费时尚报”)逍遥法外,甚至将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省长朱小丹视察的时政新闻也摘抄过来充作汽车新闻,狐假虎威,到处摘抄造谣、攻击其他同行,里面作者全部是化名、假名,大肆抄袭其他媒体文章,乱编乱摘,对行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路越走越远。
象《亚太经济时报》这类的半死不活的靠违法来维持经营暴利的时政类媒体,早就该吊销刊号了。难道他们赚了几千万元,还不够吗?非要等到赚够一个亿,你们才肯处罚吗?你们要等他们赚够了多少钱,才肯吊销其刊号?才肯处罚?
他们正是凭着这个买来的特权刊号大肆在全国张扬跋扈、攻击同行、混淆是非,不仅严重扰乱了行业经济秩序,而且败坏玷污了国家新闻出版法律的权威。
我们希望国家加大力度规范时政类媒体力度,党报坚决党管,掌握时政舆论权。我们不想去广东省新闻出版局举报《亚太经济时报》,每次举报,拖延很久之后,象征性地让广州市文化执法总队查,因为市局根本无权吊销《亚太经济时报》刊号,甚至无权查处省级媒体,完全是老鼠作秀,表演给猫看。
现在也只有向你举报了,虽然之前两次向贵办举报仍然没有回音。今天我们第三次向您举报,希望能得到有效地处理、正义的回音。
《亚太经济时报》买卖刊号已经是路人皆知,国内几百家媒体都知道,正让更多的媒体纷纷效仿。亚太经时报“汽车消费专刊”“汽车精品指南”“陶瓷资讯”“楼市周刊”等近百家用同一个刊号的大量非法刊物,在全国汽车行业已经引起了巨大的负面影响,已经有很多家企业联名举报(8月初已提交),而且还有更多的企业和行业商协会联名举报信还未上交。
《亚太经时报》之所以敢目中无法无天,大肆买卖刊号,获得巨额利益,主要是后面的广东社科院。广东社科院这些年经营不善,而且在行业内口碑不佳。被某全国性行业商会会长斥骂为“很垃圾”,被某知名广告传媒民企老总当面叱责:“你们完全失去了一个党的机构的党性!没有组织性、没有原则性,与一些社会小混混非法分子狼狈为奸、同流合污、唯利是图,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无所谓,脸皮厚得很,还要继续卖!
这些非法刊物背后的保护伞其实也就是那么一点点,靠着权大于法的思想,继续买卖刊号、非法经营、牟取了大量非法利益,靠攻击同行、欺行霸市、威胁恐吓,完全是一个黑社会组织形式,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我们民营企业用心服务行业,做一个简单的广告DM杂志,正正规规做生意,深受行业群众百姓的欢迎,行业口碑很好,但是却饱受非法分子威胁恐吓、欺行霸市的骚扰,稍微有一点点瑕疵,执法部门就来查处罚款,而这些靠着买卖刊号的特权罩着,完全弄虚作假,操纵黑白两道,非法牟利巨大,却大行其道,让我们这些衷心拥护党和政府的善良百姓和民营企业深深感觉到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对《亚太经济时报》及旗下的非法刊物的举报已经很多,他们旗下的各类非法刊物每天照出,各种非法财利滚滚。我们不禁要问:你们不敢处罚他们,难道连吊销这些非法分子的刊号的勇气都没有了吗?难道你们非要等到他们赚够一个亿才肯真正行动吗?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