羡慕日韩人‘自杀’的人,恰恰是完全搞错了
文章目录
日韩的民风,是喜欢自杀。并不是喜欢‘自杀谢罪’。
自杀,在日韩社会,恰恰被认为‘脱罪’而保全‘面子’的唯一方法。
说白了,日本人,韩国人为什么出事以后,喜欢自杀呢?
不是为了谢罪,是为了‘脱罪’,是为了‘在保全面子的情况下,不再继续被指责’。
只要你自杀了,你就不用负责任了。
中国人是把‘生命’当神圣,日韩是把面子当神圣。
中国人认为,死是最大的惩罚。日韩人认为‘挨骂是最大的惩罚’。死了,不挨骂了,反而是解脱了。
所以中国人羡慕日韩人,出事以后爱自杀,其实是完全搞错了。
是中国人‘重生死’,误以为日韩人也重‘生死’。其实日韩人更注重面子。
是中国人误以为‘自杀’是在谢罪。而看不懂日韩人把‘自杀’当做脱罪,不受惩罚,不受活罪的逃避责任的唯一方法。
还有什么崖山之类的,更扯淡了。
崖山跳海殉国的,大部分是南宋王室宗族的奴婢,私仆。还有一些是被陆秀夫逼的自杀士兵。
崖山跳海自杀的,没有几个是有头有脸的乡绅,士大夫。
就连丞相大人,也不是一开始就想‘壮烈牺牲’。
丞相大人被抓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既不是复国,也不是壮烈,而是如何‘谋身’,精致利己。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策略,写遗书,让自己的弟弟和自己‘双面下注’。
其中一个弟弟,去投降元朝,确保在蒙古人这边保留政治上的话语权。
另一个弟弟,带着家产财富和老娘,躲入深山,给家族保留东山再起的火种,同时规避政治清算,留下最后的后路。
自己则‘慷慨赴死’,博取‘青史留名’的机会,给家族赚脸面。
而且丞相在元大都地牢里,最后时刻,还不想死,还想忽悠忽必烈,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自己不公开给元朝当官,但忽必烈放自己回去,自己假装出家,然后作为忽必烈的民间顾问,帮助元朝治理社会上出谋划策。
最奇葩的是,忽必烈差点被忽悠动心了。结果冒出一个‘反元斗士’,在囚车牢房所经之地,到处张贴大字报,激励丞相‘用自己的死,给天下反元斗士壮声威’。
最后本来不想杀丞相的蒙古人,吓坏了,怕他被劫狱,于是就赶快处决了。
这个斗士,就是丞相大人过去的秘书,叫王炎午。王炎午忽悠丞相送人头‘以壮声威’大功告成以后,就回老家娶妻生子,经营产业去了。他在大元朝统治下,幸福滴生活了几十年,活到70多岁,死的时候,四时同堂,儿孙绕膝。还成了当地富甲一方的大地主。
后来明朝有个青年,特别羡慕王炎午。改名叫顾炎武。顾炎武没有王炎午的命好,生不出儿子。60多岁了,还没有儿子。于是花甲之年,纳了一个16岁的小妾,然后白天反清,晚上反炕。没几年,就把身体反出毛病了。
顾炎武快死的时候,叫来自己侄子,让自己的侄子认自己当爹,给自己送终,好处就是把那个小妾送给侄子当老婆。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