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唯一升值的,恰恰即不是人力,也不是地域
文章目录
有一篇文章叫《未来唯一升值的就是人力和地域》
这文章写的似是而非,非常糟糕。我来说说。
首先,这标题是自相矛盾。。
既然是‘唯一升值’的,怎么可能是‘人力和地域’呢?人力和地域,明明是已经是两个了。怎么成了‘唯一’了?
其次,人力薪酬的涨价和升值,不是一回事。
实际上,劳动力升值的意思,是劳动力针对‘商品与服务价格’提升了。
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更容易攒钱了’。也就是工作收入减去消费,剩的越来越多。
并不是单纯的劳动工资报价越高,就叫越升值。通胀也可以导致劳动价格上涨,但明显是贬值的。
比如纽约的出租司机。60年代,纽约开出租一个月收入大约800美元。而今天大约收入4000美元,
乍看,劳动力涨价了很多。但其实呢?我告诉大家,60年代的纽约出租司机,那是靠月供就能买的起房子的。现在呢?都是租单身公寓住。只够付个房租的。
这就是劳动力‘价格上涨’‘价值下跌’。
长期看,私有制,市场经济,私人老板为主体,配合工业化黑科技,人工智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大部分人变成‘无用的人’。别说什么劳动力升值贬值。连找工作都困难。
社会主义机制,其实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社会主义只能解决‘大部分人失业以后,别上街闹事’的问题。
第三,地域升值。
地域升值,这个还是说错了。完全不懂资本时代的规律。
资本主导的时代,本质上没有‘地域’意识,资本的利润,其实就是俗称的‘钱生钱’。
资本利润的核心驱动机制,是‘资本的融资成本和管理水平’。
资本的投融资成本是什么决定的呢?所有教科书都告诉你,社会信用机制决定的。
资本投资,绝不会投在‘可能收不回来’的地方。
你去搜索1959年的新加坡的图片,你会发现,1959年的新加坡,和今天索马里基本一样。
而且李光耀回忆录里,1959年的新加坡,85是纯文盲。马来西亚全国都认为,新加坡这个地方,打渔都养不活自己。踢出去联邦,甩了个大包袱。
为什么李光耀用了30年,就把新加坡建设成全球金融中心之一呢?很简单,就是信用机制完善。
赚了钱,能拿走,投的钱,借的钱,能要的回来。很简单的道理。新加坡华人,单纯论智商,远远低于大陆人。新加坡什么都没有。就是一点,英美法系的社会信用机制完善。
所以我告诉你,融资成本,是不可能由‘宗族社会’气氛浓重的地区降低的。
宗族社会越强大,社会信用越低。社会信用越低,哪怕其他方面都优秀,钱是不敢来的。
广州是商贸之都,连续30年是进出口贸易流通最高的地区。这种地区应该很容易就变成金融中心。很容易投融资服务机构扎堆。
但是广州的金融产值还不如深圳了。因为广州云集的文化全属性,也是宗族浓厚的人群。
台岛其实也一样。也是一个宗族意识深重的社会。所以先富起来的台北,也没有成为南亚地区的金融中心。而且台岛现在的乡土宗族意识,是进一步发酵的。这里已经把‘全岛诈骗大陆’,当做理直气壮的博弈本钱了。
未来的经济格局里,资本流入的决定性,大于人力流入的。
资本投融资成本,社会信用机制,决定了资本流入程度。
而且不是‘讲信用’这种个人道德,是‘社会信用机制’。
明白了吗?
未来唯一升值的机会,只有‘社会信用机制健全’这点了。
中国一线城市都差得远。
四五线城市,更不要想了。
四五线城市,越小的地方,家族势力,宗族势力,土皇帝,黑道大佬越多。乡土恶霸,村痞恶吏越多。
看看独山县案例。太爷一咬牙,忽悠了银行400亿贷款,几十年都还不清。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