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苏联、欧盟都失败了, 中国有几分胜算, 华为还能不能赢?(转载)
文章目录
2020年5月15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旨在切断华为芯片供应链的出口管制新规。
时隔1年,美国升级了对华为的制裁,这一次,它要求全世界所有供应商在和华为做生意之前必须获得美国的许可。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对此新规是这样解释,尽管美国商务部去年采取了“实体清单”行动,但华为及其外国分支机构仍加大了努力,通过本土化努力破坏了基于美国国家安全的限制。
罗斯口中的“努力”,在于他看到了华为这一年来的逆境生长成果:2019年华为实现营收8588亿元,同比增长19。1;2020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1822亿元,同比增长1。4。
既然“实体清单”起不到打压华为的作用,那就加大火力把华为能走的路都堵死,有网友认为,这次才是华为的至暗时刻。
日本、苏联和欧盟的失败经验似乎能验证这一说法:
一.日本
日本在二战后能实现经济腾飞,很大程度是得益于美国的援助。那个时候,日本制造的电子产品、纺织品、汽车等产品几乎占领了整个美国市场,眼看美国制造业备受冲击,不少丢失工作的美国民众将所有问题扣在了日本身上,至此,美国民众高喊“抵制日货”、“第二个珍珠港”等仇日口号,拿起大锤就把日本车砸碎。
当时美国政府不但没有叫停这种极端民族主义行为,还借势拿占据美国家电市场巨大份额的东芝开刀,以“向苏联秘密出售4台九轴五联动大型数控螺旋桨机床”为由咬定东芝“通共”,这还不够气人,让人拍桌的是,日本警视厅应美国要求,亲手抓住将东芝的两位高管,随后,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放下身段亲赴美国道歉,东芝高管还花费上亿日元在美国50家报刊上整版“悔罪广告”。
之后的第二次半导体协议,日本依旧照收不误,造成的结果不仅是整个半导体产业元气大伤,是日本在互联网时代的缺席。
二.苏联
长达44年的美苏冷战,美国打下胜仗所用的伎俩与现在对华为实施的制裁如出一辙。
1949年,美国国会通过新的《出口管制法》,将禁运范围扩大到与战略物资密切相关的技术资料,管制对象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1979年,美国又颁布《出口管理与控制法》,它不仅可以停止美国的出口,也可以停止其它国家的出口,长臂管辖就是从这里就开始的,换言之,不仅美国本土公司出口产品需要遵守这个条款,所有的海外分公司以及所有使用美国技术的外国公司也都要遵守这个条款。
当时的苏联,经济本就不如美国,以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严重失衡、军备竞赛还在继续拖垮经济,美国再从技术上卡住苏联脖子,打下胜仗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三.欧盟
“形聚神散”的欧盟在面对美国胁迫下有团结过吗?
“欧洲团结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一纸童话”,在新冠疫情爆发时塞尔维亚总统含泪说下此话。
往回看,我们照样能看到相似的历史,德意志银行董事会阿尔弗雷德·赫尔豪森旨在为切断美国财路,削弱美国在欧洲的影响力而提出中欧重建计划,不料赫尔豪森遭遇袭击,法国为了“明哲保身”,也不得的让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变成一个“普通”银行,中东欧国家照样需要变卖主权、资源来换取美国的贷款。
把这一个个失败例子看下来,华为还能赢吗?我们中国还有胜算吗?
有!因为日苏欧这些失败例子在中国找不到影子。
一
日本在二战后与美国所建立起来的是从属关系,它在经济、政治甚至军事方面都被套上了镣铐,而中国至始至终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
欧盟没能抗住美国的压迫,是因为他们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团结在一起;日本制造业在面对美国的打压一昧忍让,完全没有了负隅顽抗的血性。但论血性、论团结,咱们中国人有,以华为为代表的国产品牌我们引以为傲,更力挺到底,不论是疫情这样的突发事件、还是一众西方国家的种种侵犯行为,我们都能给迅速地拧成一根绳子。
二
当时苏联的经济总量最高也只相当于美国的60。而中国的经济总量目前是美国的67,并且这个占比会在日后变得更大。至于制造业,单单一个口罩产能就看出了差别,尽管目前中国制造业不是最强,但已经是最大。
再者,与美国技术之间的较量,苏联本就处于下风,而这次中美技术战,中国有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资本,“4G时代看苹果,5G时代看华为”,美国不断阻碍华为所引领的5G时代,可它阻挡得了时代发展的洪流吗?美国强行走孤立主义,强行逆转全球趋势,难道不是在作茧自缚?
总而言之,不论从哪一个维度看,中国就都不同于以往失败了的日本、苏联和欧盟。这场中美技术战不是华为自己在打,身后还有国家在兜底,有亿万中国人在力挺,除了胜利,我们哪有路可以走?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