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反腐败矛头究竟指向谁?【转载】
文章目录
10月31日的《潇湘晨报》报道:央视卷起反腐风暴,20多名部主任被调换岗位。20多个中层领导职位同时调整,这个力度的确大,称风暴,不过分。但我不明白的是:这20多个主任都是通配零件?互换性如此高?一下子变动这么大,不怕影响电视台的正常运转?比如文中提到:与赵安齐名的大型综艺节目导演孟欣被调离她一手创建的名牌栏目《同一首歌》以及工作6年的戏曲音乐部,改任央视海外中心的编辑中心负责人。但据知情人士透露,职位发生变动后,孟欣却一直称病在家休养,没有去海外中心上过班。——很显然,一个成绩卓著正处于事业颠峰的人,突然被迫离开自己得心应手的领域,进入另外一个陌生部门,意味着长年的经验积累要大量作废,转化成本之高可想而知。这种大调整无论对个人还是单位都造成不小的损失。反腐的收益和调整的成本孰大孰小,不知道央视的高层计算过没有?
众所周知,这次风暴是由赵安案引起。赵安受贿,有凭有据,理当予以法办。这20多个主任呢,只是被调换,看来并无证据表明他们其中有谁步赵安后尘。调换,仅仅是一种预防腐败的方式。防腐不是反腐,反腐是加大调查深度与范围,再揪几个出来。说反腐风暴,有点言过其实。
风暴是个比喻,正宗的中国说法应该是运动——反腐运动。但反腐风暴也好,反腐运动也罢,又都不如半个多世纪以前的一个词贴切——整风运动。新闻中的最后一段说:尽管央视对外拒绝采访,但在内部却紧锣密鼓地开展着反腐肃贪的工作。记者从知情者处打听到,今年9月份,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制作了一期廉政特辑节目,主要是就台里的规章制度和与廉政有关的内容考一考台里的工作人员,“全台每个中心派出5到6人,组成21个队参赛,比赛过程在央视内部的闭路电视上进行了连续4天的现场直播,台里还组织人员集体观看”。开心答题反腐肃贪,让人不禁想起当年窑洞前秧歌快板整风宣传队。——像吧,实在是像!
中国这近百年的历史,最不缺的就是运动。但似乎多数运动,无论大小,都没捞下什么好名声。一则劳民伤财,二则殃及无辜,三则收效甚微。因为运动说到底是一种非制度行为,是因制度长期缺位逼迫下的无奈之举。事实也证明,没有一种积弊无须制度防范,仅靠隔段时间来一场运动可以清除。运动到头,如风散去。
不搞运动,凭制定一套严厉的内部监督制度就管用吗?我看未必。赵安冯骥等之所以在中国电视界呼风唤雨,许多人争先恐后地向他行贿,无非是因为他们拥有一种极度稀缺资源的支配权。最典型的,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露脸,这机会有多珍稀?给一个人几秒种,就能使他一夜成名。白岩松的“名狗论”更把央视的这种无与伦比的效能说得透彻到底。鸡犬升天,点石成金。一个机构的效能大到这种程度,绝对是背离常态走向畸变。而央视的传媒寡头地位,是行政垄断而非市场垄断的结果。不从新闻制度改革这一层面入手,单靠内部自律性制度绝难奏效。
最后想说的是,我更愿意把赵安案看成一个特权集体内部的分配不公,而非一个中心主任的以权谋私。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03-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