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妇三年六案
文章目录
本文按语:“故事”讲述了被判定为老年痴呆的母亲,在三年时间里所经历的继承案一审、该案下的指定监护人特别程序、继承案二审、侵占案一审、侵占案二审、以及解除收养关系案一审。案件似起于贪婪,像极“家庭争产”,随案件进行,人性残忍逐渐显露。文章初衷为在法律已无能为力时,将隐恶曝露于阳光之下,以给母亲加上最后一道屏障,阻碍恶行再度侵害。本文应对尚未见识过隐恶的普通人和初进入法律行业的执业者最有所帮助。
一、人生梦境一瞬间
北京夏日里难得的一个雨夜,给人带来了阵阵清凉。窗外淅沥的雨声,让人平静。已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开始特别喜欢观雨,每每看着雨滴敲打着屋檐洗涤着这世间万物,心中就会充满莫名的喜悦。偶然听到一首小提琴曲《下雨的时候》,才逐渐慢慢地体会到,下雨时给人带来的喜悦可能并不是由于雨本身,而是由于雨所带来的那种清新和干净的感觉…在这个变得越来越光幻陆离的世界里,这种感觉反倒成为了珍稀之物…
母亲曾经教导过,一篇好的文章一定是要出自于爱的。不觉中祈求这个雨夜,可以将写于此时文章中的戾气冲刷掉一些,给平淡枯燥的故事情节加上一些脉动的旋律。这篇文章源自于母亲的亲身经历。只是作为自己高中时代语文老师的母亲,却不能再给我进行细细点评,不禁遗憾。
人生如旅,我亦是行人。转瞬间已经移居加拿大十六年,追随前期移民走过的路,生活慢慢地平稳下来。加拿大人口少资源多,工作生活节奏慢,竞争也不激烈,对于像自己这样无远大抱负,追求平静生活的人,最为适合。每每想起再过些年就可以安然退休,觉得一生还算圆满,欣慰不已。
怎么也不会想到,长期的平静生活在不经意间,被突然打破… 三年间在万里之外所打的一系列官司,直到此刻还犹如发生在幻梦中。平生从未想过自己会打官司,而且竟然打的还是让世人不屑的“家庭争产”案,把原自认有些许文人清高的我,一下子重重地打进了尘埃中,跌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开始打官司后不久看到连续剧《欢乐颂》,剧中描写的樊胜美和她所面对的兄嫂一家,让自己在最困难时,感到并不孤单,得以坚持下来。从没想过娱乐剧竟然会有如此功效,把现实生活中的黑暗面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在母亲身上所发生的一切,虽和剧中的情节有点相似,但相比而言,樊胜美兄嫂一家没有伪装,手段、做事也不决绝,从而才会导致出现剧情里对他们不利的结果,与母亲现实经历相比,却是小巫见大巫了。
通过这段经历,已深知法律不能,也不再会保护病弱的母亲。而恶还是隐藏在母亲身边,其突然发难时,自己却很可能远在万里之外… 困扰间,只能寄希望于把隐藏在案件下的罪恶曝露于阳光之下,以使宵小之徒再次害人时的难度增加,这,可能是一个儿子能给母亲设立的最后一道保护屏障。
这段经历虽负面,但从中却让自己从另外一个,在以前的人生中从无机会去体验的角度里,重新认识了人性的善与恶。把在其中所获得的知识分享出来,应该会对从没见识过恶,或尚未被恶欺凌过,或从未想到过这辈子会和恶打交道的善良普通人有所警示。在打官司的过程中,从网上获得了不少相关知识,希望本文也能算是对前人无偿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的一种感谢方式!
二、抚恤金谜云
历时三年的官司,竟然起于一个不起眼的谎言…如果当日没有怀疑,母亲应早已不在人世… 细节决定成败,但从未想过在家庭中也适用,并由此引发了后继一系列案件,每想及此,心中五味杂陈。现实生活真相,比剧情更残酷。
一个夏日午后家中,和母亲聊家常。虽被窗帘遮住大半,阳光还是洒进屋中些许… 母亲虽然岁数大了,但还一直保持着她以前当老师时的气质,在余光掩映下,似乎还能看到她当年在讲台上熠熠的风采。母亲一辈子平凡普通,上学、教书、退休… 她上大学时,父亲所在部队在学校旁边,就这样与父亲相识、相爱,然后一路跟着父亲到了北京。父亲是军人,聪明能干有魄力,虽然历经了困难年代,但还是把母亲照顾得很好,让她生活得一直平平静静,没经历过风雨,如果不是父亲的突然离世,母亲这辈子应会拥有一个被呵护的,堪称完美的人生。
母亲谈到父亲的去世,问起他的抚恤金发了没有。想想可以找嫂子任×梅,问一下。从父亲生病不能自理后,考虑到哥哥邵×昆家住在父母家旁边,便于照顾父母,于是父母的财产便委托他和他的妻子经管,以用于支付和父母相关的各项医疗、生活费用,这样不会给他们家庭增加经济负担。所以近几年来父母的各项收入,一般都由他们出面领取。
电话打过去,嫂子很热情,问家里情况怎样,一阵寒暄。问起父亲的抚恤金领了没有时,电话那头宁静片刻。随后嫂子说领了五千元时,心里顿时咯噔一下…
自己不在国内期间,朋友会帮忙去家里探望母亲。在一次探访中,朋友正好碰到父亲单位里的两位同事到家里探望母亲,期间谈到了父亲的抚恤金。提及事业单位员工病逝,抚恤金金额会大概相当于去世前十个月的工资。现在听到嫂子所说的父亲抚恤金如此之低,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怀疑。
想到哥嫂住所离母亲家近,自己在国内陪母亲的时间毕竟有限,终究还是主要得靠他们照顾母亲,凡事不能过于在意。最后只是建议嫂子再联系一下父亲单位,确定一下这个金额对不对。只是万没想到,这件小事仅是掀起了帷幕的一角…
三、从十几万元到六块四毛一分
事情过了一个月,自己没问,嫂子也再没提父亲抚恤金的事。心中一直有一种隐隐的不安,觉得好像哪里不对,这种感觉随着时间推移虽想压抑,不但没能消退反而越发强烈,多年经验告诉自己一定是有问题了。这种困扰不能排解,只得向国内朋友求助征求意见,毕竟他们还是比我更了解国情。朋友提及国内情况复杂,从亲友手里赚取不当利益情况常见,建议我还是把情况了解清楚为好。
朋友建议虽打消了一些顾虑,但还是不想做的太过分,让哥嫂以为我在怀疑他们,伤害亲情。如没大问题,还是希望家里能像父亲以前在的时候一样,保持一团和气,全家陪伴着母亲,让母亲快快乐乐地享受晚年生活。考虑了一下,母亲退休时为高级教师,退休金一个月有六千多元,正常情况下足够保障她个人生活需要,所以决定只要把母亲退休金存折从哥嫂那要回,放在母亲手里也就有了长期日常保障。父亲的抚恤金不管多少,只是一次性事件,具体金额多少已不重要,也不用再过多追问哥嫂,放在他们那里遇到紧急情况下使用,也算是两全其美。
问哥要母亲退休金存折,哥说存折早就交还给母亲了,不疑有他。再问母亲,她却说没有,只能带着母亲去银行挂失旧折补办新折。等新折拿到手里,母亲退休金账户里余额赫然显示只剩¥6。41。北京当时暑气正盛,自己却像一下子坐进了冰窖,从外一直凉进了心底… 那种冷得透彻的感觉,直至今日,回想起来仍是不寒而栗…
六块四毛一分钱在伟大祖国的首都,中国特大城市之一的北京能维持一位年近八十岁的老人生活多久呢?够不够让母亲换来一顿饭?在柜台前定了一下心神,赶紧请求柜员把账户明细给打印了出来。
带着母亲坐回银行营业厅的大堂里,细细再看水单,看着一笔笔的钱被取出的记录,感觉到浑身热血上涌… 从父亲去世前一年开始,母亲的退休金就被多次以现金取走,而最近的一笔竟然是几天前直接转至嫂子的账户里,前后加起来取走十几万元。换句话说,母亲的退休金存折一直在哥嫂那里,嫂子的最后一笔转账后只给母亲留下了六块四毛一分,是铁一样的事实,哥却说母亲的退休金存折已经交还给母亲 …
四、骗一次,永远都在骗
坐在大堂里,在现实和幻象中徘徊… 心里极不愿意相信哥会撒谎骗我。从上初中起到北京,他在家里已有三十多年了。当年母亲婚后多年不育,奶奶着急传宗接代做主代父母将他收养,但在家里父母一直以来对他亲如己出,和待我一样一视同仁,在家里根本没有当他过是外人…
顾念着多年亲情,把心情平复下去,抱着剩下的一点希望,一切只是哥上次接电话时的一时记错,在营业厅里拨通了他的电话。这次特别注意很清楚地问,他和嫂子有没有从母亲退休金账户里取过钱,哥还是很肯定地说没有,表示从父亲名下取出的钱已经足够了,钱应该是母亲自己取的。
放下电话,心中已经份外清醒。当哥说出母亲自己取钱的这句话,尤其是家里人都清楚知道,父母的钱一直由父亲经管,母亲二十多年来都没去过银行的情况下,这个谎言的明显已不再需要甄别。即便此时把他揭穿已经于事无补,无法解决任何问题,强压心中不解,和哥说母亲取钱也有可能,我会再问问母亲,把这个电话尽量平静地结束。
和母亲一边闲聊着天,一边步行回家。母亲对为什么账户里只剩下六块四毛一分还是耿耿于怀,宽慰她说会去她单位查。好在母亲对银行操作不清楚,听我去她单位查也就暂时把担心放下。
在中国社会传统观念里,亲情一向大过天。被最亲近的家人所欺骗,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都是最不可能相信和最害怕之事。父亲在世的时候家中一切和谐,从不疑心家里会有什么问题。父亲去世后,在中国最亲近的亲人除了母亲,就是哥嫂一家。想到不知为何,哥竟然撒谎欺骗,不觉心中泛起阵阵悲哀,这种沉到渊底的失望与难过交织在一起,无法用任何言辞所形容…
在加拿大生活久了,老外的生活、思维习惯多少会对自己有所影响。加拿大社会多年以来形成的信念是诚信社会,信任为社会根基,人和人相处,都是以相信他人为先,不管是对公司还是个人都是一样,所以加拿大的监管机构少,维护社会和商业运行的成本很低。
但和任何国家一样,每个社会都有骗子,加拿大也不例外,照样有人撒谎骗人。老外有一句俗语“Once a liar, always a liar”,即撒过一次谎,永远都是个撒谎者。一旦撒谎行为被发现,这个人的整个社会信用即会垮塌,以后生活、工作、学习的方方面面都会被长期地影响到。
初到加拿大时听过一个故事时刻让自己警醒。一个善良的加拿大老头,在社区中做了很多好事,为人谦和还养了一条忠实的狗狗。但是有一天,一个歹徒残忍地伤害了他,抢走了他身上所有的现金。警察调查后才发现这个老头从不用信用卡,到哪里都带着现金,所以才会成为抢劫目标。而老头无法申请信用卡的原因竟然是他多年前对银行撒了一个小小的谎…
因此,基于社会诚信原则和恐惧撒谎被发现后所须付出的巨大代价,加拿大普通人做事时大多都会循规蹈矩,老实做人。因为没有社会根基,撒谎被发现后没有转圜余地,生存将更为艰难,加拿大华人多遵循不说谎原则在这里过着安静平和的生活,自己也不例外。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