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生态社会对人类思想、行为的生态要求
  (一)、生态社会对人类思想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思想的生态要求就是‘天人合一’。思想是人类认知的结晶,由于人类在认知过程中认知对象的无常性、变化性,不断更新、变幻。人的思想也会出现不断的变化,时好时坏、时善时恶,有时会出现损伤自己、损伤别人、损伤人类的念头,使人进入魔道。人类总是在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正确与错误的道路上行进。人类存在于世就是为了人类的生命生存。人类是自然之子,人是由宇宙自然的物质元素组成细胞,细胞组成人的生理结构、心理结构、精神结构,组成人的机体、组成人的生命,具有物质的元素生命性、细胞的代谢生命性,植物的生理生命性,动物的心理生命性,人类的精神生命性。这些都是宇宙(天)生命的组成部分,也都是人类生命的组成部分,是宇宙(天)的运行规则在人体内的反映,人包含着天,天包含着人,‘天人合一’,人类只有遵天应人,具备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才是人类的正确思想,才是人类生命生存的根本之道。正确的思想才能支配正确的行为。
  (二)、生态社会对人类行为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行为的生态要求就是‘善’。人的行为受人的思想支配,人类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人的行为有善的行为,恶的行为。善的行为,是正义的行为,是利他行为,站在生命生存的角度,就是有利于自己的生命生存和生命延续;有利于他人的生命生存和生命延续;有利于人类的生命生存和生命延续;有利于宇宙自然的生命生存和生命延续。人类只有始终维护、保护、善待自己的生命、别人的生命、人类的生命、宇宙自然的生命,人类才能会很好的生命生存下去,才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延续下去,才能承担人类在宇宙自然中的使命,才能发挥好人类在宇宙自然中的精灵作用。恶的行为,是非正义的行为,是害人又害己的行为,是有损自己的生命、别人的生命、人类的生命,宇宙自然的生命的行为,是损伤、损害人类生命生存的行为,阻碍人类发展的行为。人类应抑恶扬善,行善拒恶,以善行,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人类,善待宇宙自然。善行天下,才是人类的正确行为,人类只有行使善的行为才能得到善的结果,才能使人类发展、壮大、健康、幸福。
  (三)、生态社会对人类道德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道德的生态要求就是‘尊道’,遵天道、遵地道、遵人的生命之道。道德是人类思想行为的规范。宇宙自然‘天’创造了人类,给了人类生命生存的条件,给了人类应遵循的生命生存的运行规律和要求,人类在宇宙自然的天体——地球上,发展出了人类社会,建立起了人类的家园‘地’。天的运行之道支配着人的生命运行之道;地的运行之道影响着人的生命运行之道;人的生命运行之道决定着人的生命生存。站在人的生命生存的角度只有有利于人的生命生存的天的运行,有利于人的生命生存的地的运行,有利于人的生命生存的人的机体的运行,才能使人类很好的生存在宇宙自然之中,人类社会之中,人的机体生命过程之中。人类之所以能够很好的存在于目前的宇宙自然之中、地球人类社会之中,人类的生命机体之中,是因为目前的宇宙自然、地球人类社会、人的生命机体是适宜人类的生命生存的。所以人类应该珍惜目前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人的生命机体给与人类的生命生存环境,遵守、保护、维护适于人类的生命生存环境,遵天道、遵地道、遵人道,使人类能够在天地之间很好的生命生存下去,发展壮大下去。不要做出有损于天、地自然,人类生命的事情,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终伤害人类,毁灭人类。这就是人类的道德、人类应该遵守的天道、人类社会之道、人类生命之道的道德。
  (四)、生态社会对经济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经济的生态要求就是要保障人类的生理需要。人的生理需要是人的生理活动的需要,就是人类的营养需要、保暖需要、休息需要,就是油、盐、酱、醋、茶、吃、喝、拉、撒、穿、睡、行的基本的,基础的人类生存需要,它是人类生命生存的前提,基本要求。特别是吃、穿、睡是最基本的要求、刚性要求。吃、穿、睡不能保障,人的生命就没有保障。所以生理是人的生命基础,经济社会也是人类社会的社会基础。生命对与人类来说自然给与人类是公平的,生命的生理需要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生理需要的是公平,但是在人类社会的运行当中,却出现了偏差,出现了高低贵贱之分,生理需要的贫富差距,出现了不公平。贫者物质来源不能满足生命生存的基本需要,路有冻死骨;富者物质来源充足,消费缺乏渠道,朱门酒肉臭,暴殄天物。需要人类的代表国家把出现的不公平纠正过来,也就是公正过来,让人人都能够满足人的基本生存的生理需要,使每个人都能够生存下去,这也是上天给与人的天赋人权——生存权。使人类能够公平公正的生存在这个世上。
  (五)。、生态社会对政治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政治的生态要求就是要保障人类的心理需要。人类的心理需要是人类心理活动的需要,就是人类的安全、稳定需要、舒适、愉悦需要、美好、幸福的需要,就是人类不过喜、过怒、过哀、过乐、过忧、过思、过愁七情心态的中庸需要,平常心需要。引起人的七情紊乱是人类在人与人之间,人与人类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对自然、人、人类社会的损伤、损害;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损伤,损害;对人类的思想、情感的损伤、损害。使人产生了嫉妒、仇恨、报复、犯罪、恐怖、战争的邪念、恶念,影响了人类的生命生存。人类的心理活动受环境的影响、认知的影响,一定的环境、认知就会产生一定的思想、行为,一定的思想行为形成一定的‘因’,一定的因必定会产生一定的‘果’。这种因果,如果是正义的行为,对人类的生命生存有利应该鼓励、提倡、支持;如果是非正义的行为,不利于人类生命生存的应该制止、禁止、打击、消除。政治是人类群体思想意志的体现,是人类群体的管理需要,是对自然、人类、人类社会之间各种关系行为的管理要求。人类的行为有正义的行为、非正义的行为。正义的行为就是维护、爱护、尊重、保障人的生命生存的行为;非正义的行为就是损伤、损害、不尊重、不爱护生命生存的行为。政治活动就是要维护正义,打击非正义,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社会稳定,人类的生活舒适、愉悦、美好辛福,满足人的心理需要。
  (六)、生态社会对文化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文化的生态要求就是要保障人类的精神需要。人类的精神需要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需要,就是人类的感觉、知觉、认知、记忆、思维、反馈、支配的精神活动过程的需要,就是人类认识自然、反映自然、改造自然;认识自我、反映自我、改造自我;认识人类社会、反映人类社会、改造人类社会的精神活动的需要。人类的精神活动是人类生命的本能,文化是人类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记录和总结,是对人类历史活动的有选择记录和总结,是人类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对人类思想认知的文化表达。这种记录和总结,文化艺术的表达是对人类生命生存的方式方法的记录和总结,是对人类生命生存的方式方法的人类思想认知的文化表达。一定的文化产生出来以后,对人类的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的引导,教育作用。自由是人的思想认知和文化表达的精神本能。人类文化对人类生命生存方式的思想认知、文化表达,有正确的认知、正确的表达;错误的认知、错误的表达。正确的认知、正确的表达就是科学的认知,生态的认知,符合生命生存需要的认知、表达;不正确的认知、不正确的表达就是伪科学、反科学的认知,违生态、反生态的认知,不符合生命生存需要认知表达。生态的就是科学的,人类需要的就是科学的、生态的认知、表达,有利于人类生命生存的认知表达。这种正确的认知、表达,来源于人类对人类生命生存的正确认知、科学认知、生态认知,来源于正确的、科学的、生态的教育和引导。
  (七)、生态社会对国家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国家的生态要求就是国家要有人类的观念,为人类服务的观念。要代表和表达人类的生命生存的意愿,代表和表达人类对保障人类的生命生存的安全要求、人类生活的稳定要求,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人类的生命生存需要有一个安定、安全的生存环境,有一个美好、辛福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来保障人类生命生存的辛福、美好。国家就是在这种要求下应运而生的,这也是它的职责。国家是在人类群体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类思想、意志、要求的代表,表达。人既是个人的人,也是人类的人。人类是一个群体、一个种群有着共同的需要——生命生存,需要共同的管理——国家管理。随着人类阶级的出现,种族的出现,区域的分割,国家的分立,割裂了人类的统一性。人类的区域分割、国家分立,区域与区域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由于欲望之争、利益之争、生存之争,出现了矛盾和斗争,甚至是你死我活的矛盾和斗争,影响了人类的生命生存安全,人类的生活稳定,人类的社会发展。所以要建立生态社会,就要消除人类欲望之争、利益之争、生存之争的根源——区域分割、国家分立。人类要统一管理、区域自治、回归国家的初心,以维护、保护、爱护人类种群的生命生存为己任。现有的国家权力交给人类的国家统一掌管,现有的国家组织转为区域的自治管理组织,以保障人类的生命安全,人类的生活美好、辛福。国家是人类的国家,为国家也就是为人类。人类要爱国家,维护国家的统一,服从国家的管理,做好国家的公民,积极为国家、为人类做贡献。
  (八)、生态社会对区域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区域的生态要求就是区域要有群众的观念,为群众服务的观念。代表和表达国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生活稳定、社会发展的意愿、要求;代表和表达人民群众对生命生存服务、对工作、生活、学习服务的意愿、要求。区域要发展生产、保障供给,服务生活,进行制度、规则、道德管理。制度、规则要以道德为依据进行管理;道德要以制度、规则进行管理。保障好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学习的生存需要;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老、病、残、死的生命服务需要。区域是区域民众的区域,区域成员要爱区域,积极维护区域的繁荣、稳定、积极参与区域的建设、发展,为建设一个美好辛福的区域做出积极的贡献。
  (九)、生态社会对家庭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家庭的生态要求就是家庭要有人类的生存、延续的观念。家庭作为人类的基础细胞,是爱情结晶的场所,人类繁衍的依托,社会稳定的基石,文化传承的基因,人类休息的港湾。在人类的生命过程中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每一个人类成员都要有家庭的观念,都要为家庭建立做出积极的贡献。作为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要尽自己的能力,尽自己的家庭职责,根据男女老少不同的生理特点,不同的年龄阶段,经营好家庭,维护好家庭的温馨、辛福、稳定。使家庭对人类的生命生存做出应有的贡献。
  (十)、生态社会对人类工作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工作的生态要求就是要有生存的观念,价值交换的观念,为人类服务的观念。人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很好的生存。一个人不可能把自己生命生存需要的所有东西都创造、生产出来,所有的生命生存的方式方法、经验教训都能够掌握,这就需要相互之间进行交流、交换创造、生产的生产成果,交流、交换人们生命生存的经验教训。这种交换需要以价值来衡量;价值又需要以货币来衡量;价值、货币需要用你的体力消耗、智力消耗的劳动来取得。劳动是以工作的形式取得。生命生存是每个人所需要的,人的工作也是每个人所需要的,工作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别人、也是为人类,工作也就是有活干,有活干就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个人从生存的需要出发始终保持工作的热情、劳动的积极性,工作、劳动既是为了个人、也是为了人类、也是为了国家。人类的国家、人类的各级组织要保障人类工作、劳动的基本需要。
  (十一)、生态社会对人类生活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生活的生态要求就是人类的生存要健康、快乐、辛福。人类的生存、人类生存的价值是需要人类的生活、人类的健康长寿来体现的。生活就是人类的生存活动。在人类的生存活动中只有健康了才会快乐、快乐了才会幸福;反过来辛福了才会快乐,快乐了才会幸福。如何才能取得人类的健康、快乐、幸福,就是要满足人类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精神需要。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能够取得人的健康;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能够取得人的快乐;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精神需要能够满足人的幸福。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心理需要、精神需要,需要正确的生活方式,否则就会造成损害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人的不快乐、不幸福。这些都需要在人的生活过程中来体验、来实现。这就要求人类的生活要有满足人类生理需要的内容、满足人类心理需要的内容、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内容,保障人类的生存价值,保障人类生存的健康、长寿、快乐。
  (十二)、生态社会对人类学习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学习的生态要求就是要树立人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是要通过学习寻找出我从哪里来?,我是谁?,我往哪里去?找到我从哪里来来认识宇宙自然‘天’,找到我是谁来认识人类、认识人生‘人’,找到我往那里去来认识和发展人类社会‘地’,来指导人的人生,指导人的思想、行为和结果。通过学习继承前人的生命生存的方式方法、经验教训;探求未知的生命生存的方式方法;寻找正确的人类生命生存的方式方法。人类的学习归根结底是为了人类的生命生存。人类通过学习掌握的知识,知识结构不是所有的知识、知识结构对人类的生命生存都是有利的,有的会相反,会对人类的生命生存有害。这就需要人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所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有用的选择,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从生态的、科学的、对人类的生命生存有益的角度去选择、去学习。才能有利于人类的生存,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十三)、生态社会对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与自然环境的生态要求就是要尊重自然,爱护自然,帮助自然向有利于人类的生命生存发展。尊重自然就是要尊重自然景观,尊重自然生物的多样性,尊重自然的运行机制,尊重自然的生态运行。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就目前看人类的自然生存环境还是有利于人类的生命生存的,虽然由于人类的失误造成了人类生存环境出现了对人类来说是灾害性变化,但是这只是人类周围环境的变化,生成和控制人类周围环境的宇宙自然环境,人类并无力影响到它们,因为人类在宇宙之中太渺小了。即使如此人类生存的周围环境的改变也足以让人类毁灭。自然生态的运行它不会轻易改变的,控制天体运行的宇宙太浩瀚了,人类所能改变的对于宇宙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人类却是难以承受的。人类只要纠正自己的失误,恢复自然给与人类的自然生存环境,人类还是能够很好的生存下去的。所以人类需要的是尊重自然、爱护自然,而不是改变自然,破坏自然。改变自然、破坏自然,就是改变人类、破坏人类。人类能够做的就是维护自然,恢复自然,帮助自然向有利于人类生命生存的方向发展。
  (十四)、生态社会对人与人类社会环境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与人类社会的生态要求,就是以维护自然生态运行、维护人类生命生态运行的前提下,建设人类社会,发展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自然生态在人类生命生态的社会延续,人类社会是人类生态的走向,是人类生态的结晶,是人与自然的人类通道。人作为人类生命的过客,在人类社会中从自然走向自然。在人类的生命过程中,人的生命活动决定着人类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同样人类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对人类的生命生存起着影响和决定作用。人类要想在宇宙自然当中很好的生存下去,就要通过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使人类社会与自然进行无缝衔接,和谐相生,使人的生命与自然无缝衔接,和谐相生。从而使人与人类社会融入到自然社会之中,在不损害自然、不损害人类生命的前提下完成人与人类社会的自然生态运行。使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符合自然的生态运行,符合人类生命的生态运行,使人类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自然社会的生态运行,有利于人类生命生存的生态运行。
  (十五)、生态社会对人类认知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认知的生态要求,就是人类的认知要生态化,人类的思想要生态化,思想支配行为,人类的行为要生态化。能延续人类的是人类自己,能毁灭人类的也是人类自己。人类的认知决定着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决定着人的行为;人的行为决定着人的生存;自然生态、人类社会生态决定着人的认知。有什么样的自然生态,有什么样的人类社会生态就有什么样的认知。人类的认知来源于自然生态、人类社会生态对人类五官的精神刺激,并被人类的神经系统接收、传导、储存,运用。用于发展人类社会,影响人类生存。自然社会、人类社会,有有利于人类生命生存的,有不利于人类生命生存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所以自然要生态化来影响人类的生命生存,人类社会要生态化来影响人类的生命生存。自然的生态化,人类社会的生态化,来源于人类对自然生态有利于人类生命生存的认知的攫取(即科学文化);来源于人类对人类社会的生态化建设和发展(即人类社会的生态发展成果);来源于人类对人类生命生存的经验教训的知识总结(即文化传承);来源于这些经验教训对人类的教育引导(即科技教育)。只有人类树立了生态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发展出生态的科技教育;生态的科技教育才能培育出人类的生态认知、生态的思想、生态的行为,才能建设、发展出有利于人类生命生存的生态社会。
  (十六)、生态社会对人类科学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科学的生态要求就是科学来源于生态,来源于生命,科学是对自然生态的探索和掌握,是对人类生命的探索和掌握,科学服务于生态,服务于人类生命。生态的才是科学的。自然是变化的、无常的,人类社会是变化的、无常的,人类生命也是变化的、无常的,但是人类生命对人类生命的生存要求却是不变的、永远的。只要有自然的存在就会有自然生态就会有自然生态的运行;只要有人类社会生态就会有人类社会的运行;只要有人类生命的生态就会有人类生命的运行。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生态、人类社会生态、人类生命生态,如何把握它的科学性?。地震是生态、海啸也是生态、火山爆发也是生态,都有它的科学原理。但是站在人类的角度一切有利于人类的生命生存的才是科学的,才是生态的,才是应该掌握和应用的。当今的一些人为了自己的欲望,利用一些科学技术进行发明创造,不是用于造福人类,而是用于伤害人类,包括一些自然的运行规律、运行现象对人类也存在着伤害问题,都不能说成是科学,人类都应该规避。对人类的生命生存有利的才是应该掌握的,发明、创造、发展的,生态的、科学的东西。要防止人类打着科学的旗号任意作为,造成对人类难以弥补的伤害。
  (十七)、生态社会对人类教育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教育的生态要求就是教育与人类的生命生存相结合,与人类的生命生存的实践相结合,与人类生命生存的发展相结合,为人类的生命生存服务。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人类的生命生存,是对人类生命生存道路的探索,是对人类生命生存的方式方法的经验积累。人类比其他动植物的高明之处就是人类能够集思广益、发明创造、开拓进取。教育是人类智慧的传承,教育就是要把人生命生存的智慧集中起来记录、整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传承给每一个人,并代代相传,丰富发展。教育就是要教会人为什么做人,如何做人,做人的方式方法、做人的经验教训,使人类能够很好的生命生存下去,并发展壮大。人类要想在宇宙中很好的生存下去,就要集中人类的智慧,相互依存、相互帮助,团结进取,共同享有大自然给与人类的恩爱、给与人类的享用;共同应对大自然对于人类的伤害。教育人类不要相互伤害、自我毁灭。教育人类要有大爱的精神,爱自然、爱人类、爱家园,爱人类的大家庭。相互伤害的做法是对大自然的大不敬、对人类的大不敬,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受到人类的惩罚。人类需要教育,需要教育消除邪恶,树立正气,需要教育保驾护航,将人类护送到美好的彼岸。
  (十八)、生态社会对人类健康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健康的生态要求就是要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健康是人类生命生存的追求,没有健康的人生是痛苦的人生、遭罪的人生,是缺乏意义的人生。生理健康就是人的机体结构、机体组织健康;心理健康就是人的机体运行、气血运行、情绪态度健康;精神健康就是人的神经运行健康、认知健康、思想健康。人体的机体结构、机体组织的健康需要吃、穿、用、行来保障,需要发展经济来保障;人体的机体运行、气血运行、情绪态度的健康需要有强魄的身体、稳定的情绪、美好的生存环境来保障,需要健身锻炼,需要公平、公正、民主、正义的发展政治来保障。人体的神经运行健康、认知健康、思想健康需要人体的五官健康、神经传导健康、自然生态健康、人类社会健康、文化教育健康来保障,需要发展文化来保障。你的生理健康,心理不健康,机体运行有缺陷、气血运行不稳、情绪运行不稳、常常愤怒、仇恨、发脾气不能算是健康的人;你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不健康,神经运行有缺陷、认知不健康、思想不健康,不能与人相容、与人类社会相容不能算是健康的人;你的心理健康、精神健康,生理不健康,缺胳膊、少腿,机体器官损伤,生活不能自理不能算是健康的人。只有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精神健康都具有、共同具有的人才算是健康的人。
  (十九)、生态社会对民族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民族的生态要求就是各民族平等、共存,团结、共赢,共同进步。各民族是一个共同的群体——人类,有着共同的要求——生命生存,有着共同的基因,共同的生活方式、共同的生活需要,普天下各族人民是一家。民族的形成是因为居住在不同的区域,受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形成了人们一定的认知差异,长期以来形成了不同的语言习惯,各自的生活习俗,形成了不同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这些不同不应该成为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共生、相互交流的障碍,不应该成为相互仇恨、相互争夺、相互战争的根源。不同的认知、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各自具有各自的优缺点,需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共存、共荣、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二十)、生态社会对宗教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宗教的生态要求就是,宗教要利用自己的信众优势,教育和引导人类认识自然、认识生态、认识人类,为人类的生态认知服务、为人类的生命生存服务、为建立人类的生态社会服务。宗教的基本教义都是在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下对人的生命生存的人类生态的诠释,是对宇宙自然功能的神秘化,拟人化。宗教能够建立是因为一个宗教建立的核心思想,说出的人们生命生存过程中的行为指南、理想、愿望能够被人们所接受,能够解脱现实生活当中人们的思想困惑,给人们指出前进的愿景。人类的理想、愿望、愿景大都是希望平等、幸福、健康、解脱困难、消除暴力、消除对人类生命生存的伤害、提高生活水平。这也是人类生态、生态社会所追求、所要求的,这也是宗教能够和社会共存,甚至有些时候还成为统治阶级的思想依托、统治工具的思想基础。宗教和统治阶级之间不相融合大都是宗教、或者统治者一方或者双方违背了宗教的建立、国家的建立、领袖的出现时的初心,违背了人们对生命生存的愿景、愿望。遭到了对方或人们的反对。造成了相互矛盾、相互斗争,最终一方要消除另一方。宗教和人类社会的思想能够统一在人类的生命生存的生态社会,就能够维护人类社会的平安稳定、能够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发展。
  (二十一)、生态社会对人类信仰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信仰的生态要求就是信仰生态、信仰生命生存、信仰幸福、信仰美好生活。人类信仰来源于人类的美好愿望、愿景,信仰是人类的追求目标,是人类的奋斗的方向、前进的动力。缺乏信仰人就缺乏了目标、方向,人就会变得浑浑噩噩,人生就会变得枯燥、乏味、没有意义。人缺乏信仰,人生就缺少灵魂、缺少动力,人生在世就如同行尸走肉,没有生机。信仰有大信仰、小信仰;好信仰、坏信仰;终极信仰、阶段信仰。大信仰、好信仰、终极信仰是对人类生命生存的信仰,就是人类的生态信仰、是顶级信仰,是人类终极追求的目标。生态信仰始终控制着小信仰、坏信仰、阶段信仰。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不同的利益集团有不同的目标追求、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的前进动力,但是都要在生命生存、生态这个顶级目标的范围内进行,受顶级目标的控制,否则就会失去正确的人生方向就会造成人类的伤害。基督教的天堂、伊斯兰教的天国、佛教的西方极乐世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都是人类的信仰,都是人类生命生存的愿景,都是不够严格、不够规范、不够科学的愿景化、理想化的生态社会。人类历史上人类的追求、要求、信仰其实质就是生态社会。
  (二十二)、生态社会对人类欲望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欲望的生态要求就是名誉、声望要与贡献相匹配;权力、地位要与能力相匹配;获取、占有要与道德相匹配。
  人的名誉、声望来源于对人类的服务、对人类的服务来源于对人类的贡献。你帮助了人、给与了人、是发了善心、爱心,应该受到人类的尊重,也会受到人类的尊重。善不配位、爱不配位,名誉、声望与服务、贡献不相匹配就是欺名钓誉,弄虚作假。人类不能以弄虚作假获取自己的名誉、声望、面子,造成人类社会的假、大、空,造成虚假经济、虚假繁荣,最后终将导致对人类的伤害,对生态的破坏。
  人的权力、地位来源于你的工作,你的工作来源于在工作过程中对问题处理的表现;你对问题处理的表现来源于你的能力;你的能力的表现来源于你的知识、能量的发挥;人的知识能量来源于学习、认知。人的权力、地位是人民群众给的,是因为你有能够为人民群众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授予你相应的权力。能不配位,一个人的权力与能力不相符、不匹配,就会做出错误的决断,错误的事情,带来的是对人类社会损失、对人民群众的伤害。对权力,特别是对人权、事权、物权,要有监督,防止利用权力的任意行为,要事前公示、事中监察、事后奖惩,对人民群众负责、对人类社会负责的。不敢受到监督的权力,大都是在权力运用过程中有阴暗的,不可告人的,不被人民群众认可的因素存在。
  获取、占有是物质循环过程中的一个节点,人类对物质的循环、占有是自然物质循环基因的一个片段。生态的、正常的物质循环的获取、占有,它是生命生存需要的,是生态循环必须的,是各种物质生命运行的保障。不正常、非生态的物质获取、占有不利于人的生命生存,不利于生态的生态运行,对生态是损害的、损伤的。德不配位,人类过多的获取、占有生态循环的自然物质滞留于人类及人类社会并改变其性质,不能进入应去的环节,造成自然资源、生态运行的不正常现象,造成自然的腐败,损伤了人类的自然生存环境,严重时将毁灭人类;人的机体过多的获取、占有、生命物质的物质元素滞留于体内并改变其性质,造成人的机体运行的不正常现象,造成人的机体腐败,损伤人的机体器官运行,损伤人类的生命,严重时毁灭生命。人类社会各个社会运行环节对物质过多的获取、占用都会造成人类社会的扭曲运行,造成人类社会腐败,损伤人类的社会生存环境 ,严重时损害人类的生命、颠覆人类的社会运行。无论是自然、人类生命、人类社会不按需要的获取、占有都是贪污的行为,不加限制的贪污行为,必将走向腐败,最后走向毁灭,灭亡。人类的获取、占有必须从需要出发,按照生命运行规律、生态运行规律,获取占有。生态的就是科学的,生态的、科学的就是道德的 ,所以说要取之有道。
  (二十三)、生态社会对人类进步的生态要求。生态社会对人类进步的生态要求就是人类的罪恶、犯罪减少、直至消除;贫困人口减少、贫富差距缩小,直至消除;对人类生命生存安全的保护、保障能力增强;人类的健康感、安全感、辛福感增强。消除犯罪、罪恶是对人类生命的直接威胁的消除,;消除贫困是对人类生理生命、生理需要的威胁消除;保护、保障安全是对人类心理安全、心理需要的威胁消除;健康感、安全感、幸福感是对人类精神需要的满足。
  造成对人类生命威胁的罪恶、犯罪主要是名誉、地位、权力、能力、占有的不平衡引起的,从犯罪的思想意识上主要是从嫉妒心、发展到仇恨心、从仇恨心发展到报复心。从犯罪的行为上从暴力犯罪,到恐怖主义、到发动战争。这些都是违背生态,伤害人类生命的犯罪行为。无论什么原因这种思想和行为,都是和生态,和人的生命生存格格不入的,人类必须想办法消除,从根源上、从不平衡上消除。做到天下人类是一家、没有厚薄、没有歧视、自然物质人类共有、天下共享,天下人类共生共存。
  造成人类的贫困人口、贫富差距,是人类的生存环境不同、人类的能力、智力不同、发展潜力、发展机遇不同造成的。生命生存是人类的天赋人权 ,这些后天造成的不同,人类要想办法弥补,通过教育、培训、人口流动、技术交流等措施进行弥补。
  对人类生命安全威胁的除了人为的威胁,还有自然的威胁,人类社会的威胁,这就要求人类遵守道德,遵守自然道德、人的生命道德、人类社会道德。遵守自然道德消除自然对生命的威胁,遵守人的生命道德消除人对的生命威胁,遵守人类社会道德消除人类社会对生命的威胁。使人类感到自然美好,社会清明,人类健康、幸福。使人类的健康感、安全感、幸福感增强,就是人类的进步,否则就是人类的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