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同志的基本能力——调查研究
文章目录
党的调查研究思想与作风,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伟大历程及其理论渊源,衍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各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优良传统。这种历史继承性深深地镌刻烙印在了调查研究的思想路线、工作路线和方式方法等方方面面。
一.调查研究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
调查研究是党的一个重要工作方法,这一方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革命时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调查就是解决问题”等观点,对当时乃至在今天,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调查研究更成为了各项工作的必要环节,“改革到底好不好,要看了才知道”,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和先调查再作结论的态度是我们得以又快又好发展的重要保证。此后的各代领导集体,也都多次提及调查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并 积极倡导,从中央到地方,从战略制定到政策实施,都践行着这一传统。
二.调查研究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调查研究是工作的首要环节,先进行全面,深入、准确的调查研究,再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政策制定,最后转化为实际的工作成果,解决问题。所以调查研究既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解决问题的开始,毛泽东曾谈到,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一遇到困难先冥思苦想,不能解决问题便恼火放弃,这是不对的。他讲“要迈开你的双脚,到你的工作范围各处走一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调查研究也不是漫无目的的凭空发问,走马观花,必须以问题为导向,带着服务群众的心和善于发现问题的敏锐深入实际,便能发挥出调查研究的实际作用来。
三.调查研究是提高决策水平的有效途径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会促进实践的发展,所以决策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好坏,而调查研究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有效途径。科学的决策要有持续性,协调性,充分反映民意,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可以广泛听取各方意见,获取更多相关材料,了解全貌,在不断的意见碰撞中想出新的思路,去除不合时宜的部分,最终做出决策。严谨审慎的施策态度是政策持续性,协调性和科学性的有力保证。作为领导干部,不能一拍脑袋,一拍大腿就贸然做决定,有理论和事实的支撑,政策才能行稳致远。
四.调查研究是广泛联系群众的重要方法
群众路线是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人民身上,如何做到想人民所想,愁人民所愁?就要去到基层去,到老百姓的实际生活中去。共产党人应该始终保有人民情怀,群众本色,多去问题多,困难多的地方做调研,多与群众围坐在一起唠唠家常,看看群众锅里吃的是什么,群众的小问题,却是民生的大问题。党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要保证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就必须做好调查研究,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汲取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出台惠民举措,真正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民心,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
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只有全党重视调查研究,党的事业才能顺利发展,否则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必然遭遇挫折。新时期,党员同志应该继续传承党的调查研究传统,并在新的实践中将其发扬光大,保证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坚定,用新的实践经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