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已成定局。如何在常态化下确保疫情不在反复,是考验每个官员能力水平的时候。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从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在现实工作中,形式主义确实是花样翻新,数不胜数。有些是上级部门官僚主义造成的,有些是基层的领导为了讨好上级、谋取政绩在绞尽脑汁,巧立名目。
  一、变了味的暗访。两会期间,黑龙江省疫情防控暗访组到各地市检查。暗访组还没到,各地市就已经事先通知、事先安排。标语、牌匾、二维码重新更新。且不说有没有必要,但从节俭的角度就不应该。更有甚者要求把“疫情防控检查点”同意更换为“小区管控检查点”,意义何在?劳民伤财,迎合某些人的口味。
  二、极尽迎合。为了给暗访组留下好印象,平时早七晚七的值守时间,临时延长至由社区昼夜连轴转。摆出这个样子,能证明什么?暗访期间昼夜连轴转,就证明工作到位了吗?
  三、暗访变明访。实现确定检查路线的,叫暗访?
  暗访的初衷、目的、意义,已经变味。还是多探讨常态化科学有效防控措施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