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会因为意想不到的干扰事件出现,打乱自己的生活节奏。“新冠肺”的出现和蔓延,必定改变大多数人的正常轨迹,由此生发出各种情绪,导致对“新冠肺”产生了很多看法。负面情绪的蔓延远比疫情的蔓延来得更恐怖,唯有消除负面情绪,面对现实才能集中精力抗击疫情。

  那么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去面对呢?

  情绪的生发,是因为出现的事情打破了自己的内在标准,而又无法修正,导致恐惧浮现,从而与发生情况的事件之间出现了对立,这是情绪出现的内在逻辑。可是,我们不能改变已经发生的现实,就需要根据现状来调整自己,才能建立新的认知标准,梳理和事件之间的关系,安抚恐惧,做出积极的行为。

  情绪所生发出的负能量,会影响到人的意志力,从而扰乱意识。修正情绪的方向,需要对事件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摸到事件带来的损害底线,界定疫情带给我们的边界,看到希望而调整情绪。信息的透明化,诊断的明确化,治愈率的提升,死亡率的降低,管控的严密性,隔离的及时性,医护的反馈度,物资的充足配置等等,所有积极行为都得以及时有效公布,才会让大家心中有底。只有对危害程度有清晰的认知,负面情绪才会逐渐消退,正能量的情绪才会不断提升。

  每个人对健康的关注度不同,但对死亡的恐惧却大同小异,“新冠肺”带给大家最关注的信息便是不断出现的死亡案例,在人的意识中刻下的烙印很难被消除。可人的意志力又能给自己一个基本判断,做好防腐隔离,就能控制感染源头,这一点,大家做得非常彻底;同时,所有人全力以赴支持抗疫第一线,也在看到不断有获得治愈的病人出院。从目前情况来看,情绪相对平稳,意识也逐渐修正,思维也在恢复正常,积极的精神面貌释放出美好的祈愿。

  一旦抗击疫情的意志力建立起来后,人们对身体受到危害的惧怕感会不断降低,思维也会不断恢复正常,不再因为一些似是而非的信息而慌乱。人只有在忘记身体的折磨,忘记思维的摇摆,精神才会绽放。看到钟南山院士84岁高龄还奋战在第一线,看到李兰娟院士73岁的年龄还在马不停蹄,这就是忘却身体疲劳,放下思想包袱,展现全力以赴的精神。

  一荣俱荣,一损百损。这一刻,所有人都明白,“新冠肺”和每一个人休戚相关。不同的岗位做好不同的事情,不同的阶层呈现不同的努力,每天看到的感人事件层出不穷,这就是精神。返程延期,开工延期,都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取舍,在这大是大非时刻,每个人都明白,“新冠肺”不死,我们就不得安宁,这就是精神。

  总有一些不和谐,总有一些不如意,总有一些令人愤概,但在疫情面前,唯有放下幻想,放下抱怨,投入到实际的行动中,在积极配合中彰显本有的精神,才是最真实的精神。

  教练心语:只有安抚情绪、修正意识、坚定意志,丢弃包袱,忘却痛苦,精神才能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