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刊登:河北廊坊翟雪峰,大爱扶贫路,初心使命行
文章目录
人民网刊登:河北廊坊翟雪峰,大爱扶贫路,初心使命行
——记河北廊坊民间扶贫先锋、共产党员翟雪峰
(来源人民网http :www。people。nevvs。com。cnple7a7556c44053c0c3c25e96e52e2b2e48。html)
一个微信群,温暖一座城。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了一位位志愿者,都成为脱贫攻坚路上不可缺少的力量。廊坊爱心公社创始人翟雪峰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2021年1月8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学习平台“学习强国”以《党员志愿者翟雪峰:努力补足贫困家庭的短板》大篇幅刊登了河北廊坊翟雪峰的扶贫事迹,并对翟雪峰弘扬时代志愿精神作出高度评价。
2017年5月28日,翟雪峰本着党员的初心使命,怀着曾经作为教育工作者的一腔情怀,对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在工作之余创建了爱心微信群小团队,后批准注册为志愿服务组织“廊坊爱心公社”,通过他自己的力量带动引领身边的朋友加入到爱心活动中来。2019年9月,翟雪峰带领团队加入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成立廊坊爱心公社阳光使者驿站,在脱贫攻坚、志愿服务的路上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三年半以来,微信为管理团队与沟通活动事项的主要方式,过度用眼不可避免,熬夜起早更是家常便饭,扶贫前夜时常凌晨两三点醒来,思考着每一步细节。而翟雪峰在2003年曾患青光眼,为爱心帮扶事业,他不顾医生和家人的提醒,家人心疼地称他为“傻子”“疯子”,还有群员称他是“公益狂”。
2019年10月,中华慈善总会专门为翟雪峰颁发“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播正能量、促进社会和谐做出贡献”荣誉证书。
2020年10月15日,被国家民政部在网站上发文——以“我为志愿狂——记河北廊坊爱心公社创始人翟雪峰”为标题,对他的爱心帮扶事迹进行高度评价,对翟雪峰作为一名志愿者对扶贫工作做出的贡献进行赞扬。2019年12月3日,中国社区报以“一个微信群 温暖一座城”为标题在新闻版面进行了深度报道。报道对象锁定对慈善公益或志愿者事业有重大影响力人物的《中国志愿者》杂志(2020年11月第100期)以“党员志愿者翟雪峰:努力补足贫困家庭的短板”为标题,进行了深度报道,并以《平凡之中方显责任担当》加了编者按,产生了积极的社会影响。央视微电影中文频道、雷锋网、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长城新媒体、河北共产党员网、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网站、廊坊日报、廊坊电视台、廊坊电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成为廊坊市社会扶贫的一道靓丽名片。
补足贫困家庭短板,关爱学前儿童教育
作为教育工作出身的精准扶贫专业志愿者,翟雪峰在给贫困家庭送衣服、送米面粮油、学习材料等过程中,逐步认识到“浅层次的扶贫不是目标,送钱送物只是基础,扶贫要先扶智,学习才是人生的开端,想要补足贫困家庭的短板就要从教育入手”。农村的学前教育是社会关注的盲点,更是与义务教育衔接的空白。于是翟雪峰把扶贫目标锁定到了农村贫困家庭学龄前儿童身上,踏上了筹资准备资助学龄前儿童的历程。2018年4月,翟雪峰带领团队成员和他团队以外的朋友自发筹资九万余元,第一时间交到了市慈善总会,开具发票,在廊坊市扶贫办等单位的协调下,从全市12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学龄前儿童中,选出“55加1”名作为帮扶对象。
带着善款,自筹车辆,额外又购置书包文具和部分粮油食品,炎炎夏日,带队驱车数千里,利用三个月中双休节假日,走访了七个区县、50个自然村,把爱心款送到贫困家庭手中。
在扶贫途中,走到河北省廊坊市永清县前刘官营村,翟雪峰又发现了一个非建档立卡户名叫大龙(王庆龙)的学龄前贫困儿童,也就是55加1中的1。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因精神疾病失踪两年,跟随74岁生病的奶奶一起生活,没有经济来源,导致家庭贫困。孩子又黑又瘦浑身起满疙瘩,奶奶拉着翟雪峰的手,乞求他把孩子带走,给孩子一条生路。翟雪峰当即与村乡两级相关部门进行了反映及有效沟通,第二次再去的时候,该户家中环境已经明显改善,翟雪峰与奶奶开玩笑说,把大龙带走吧。奶奶面带会心的微笑兴奋地说,现在谁也带不走了,因为你们的工作,得到了村乡领导的重点关怀了。翟雪峰做出了决定,把从实际走访建档立卡中挑选出帮扶至18岁的5位再增加1位,也帮扶大龙至18岁。
这样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在走访贫困家庭过程中,翟雪峰从中选出六名家庭严重贫困儿童,由团队爱心人士持续帮扶至18岁,每三个月就前去看望一次,使扶贫做到“精准中的精准”,有效落到实处。
现场走访的几个月,翟雪峰带队仔细询问每一家致贫的原因,并积极提出脱贫建议,曾经做过教育工作的他几乎检查了每一位贫困儿童的作业,询问孩子就近入学的时间,待下次来访时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完成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对接。多位引路的乡镇领导及村书记感慨动情地评价“这才是真正的扶贫”。有一位老村书记激动地将他的党徽戴在了翟雪峰的胸上,还有一位村书记在迎接翟雪峰带领的帮扶团队“七一”前夕到来时,在村广播中放起了国歌,并喊着爱心团队的名字
资助贫困优秀学生,爱心帮扶成就未来
需要扶贫扶智的贫困学生,不止乡村有,城镇也存在。针对这种情况,翟雪峰委托市区教育部门从2020年3月起,历时两个月,挑选出了10位既贫困学习成绩又优异的中学生,率先带头进行团队成员“一对一”帮扶,助力生活和学习成绩取得更大进步,资助他(她)们到高中毕业。
2020年5月30日,翟雪峰来到廊坊市广阳区金桥小区去看望资助优秀贫困初中生岳宇森。
在宇森很小的时候,父亲离家出走,母亲抚养他几年之后,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巨大,身患脑血管疾病导致半身不遂,生活无法自理。没有办法,带着宇森投奔到姥姥家。当听老师把来意和志愿者主动资助情况介绍后,姥姥拉起孩子就鞠躬致谢,翟雪峰拉住老人的手,请她替孩子收下资助款,告诉老人会一直资助宇森到高中毕业。临别时,他给老人主动留下了微信,在关注宇森成长与姥姥微信沟通中,姥姥给他写到:“我唯有用教育好外孙子,让他成才,报效祖国来回报你们的关爱。你们细致入微的家访、对孩子的谆谆教诲,胜过了金钱本身的作用,你们这样的精准扶贫必将培育出奋发向上的一代新人。在此,向你和你的同行人致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崇高敬意!如果年轻10岁,我一定会是你们中的一员”。
2020年6月,翟雪峰带队对十位学生(含孤儿)进行了全部的慰问走访,完成了“一对一”被帮扶优秀贫困学生与团队资助成员的对接。
心系农民工子女,温暖大槐树书屋
在城镇的边缘角落,还有一批家住郊区满怀知识渴望的孩子,这就是农民工子女。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朱各庄村大槐树书屋的程国宏得知“廊坊爱心公社阳光使者驿站”致力于扶贫扶智时,便主动找到翟雪峰,聘请教育出身的他和驿站专家志愿者为书屋顾问,一起丰富农民工留守儿童的精神生活。
2020年8月22日,翟雪峰带领专家志愿者等来到大槐树书屋,为农民工孩子捐赠了文具书包、课外书籍、中秋月饼。专家志愿者给孩子们讲了折纸艺术课,手把手教孩子们折纸、叠五角星,带领孩子们制作五星红旗,浓浓爱国情油然而升。团队良好的口碑影响到了北京西城区得胜里社区,社区积极组织捐赠,当天北京三位志愿者和两位孩子也赶来,与农民工留守儿童手拉手一起交流表演。临别前,翟雪峰又安排为17位农民工子女量了衣服尺寸,一周后,将全新统一的服装送达。每当看到书屋的农民工留守儿童,穿着统一的新服装,满怀喜悦地表演《我的书屋·我的梦》节目时,翟雪峰都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把丰富农民工子女的课外精神生活,作为驿站的长期事业去做,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从《手工五角星,感恩祖国情》的国旗制作,到《折纸爱心红,腾飞中国龙》的爱心折纸,为留守儿童插上了努力学习,实现梦想的翅膀。
千里驱车送温暖,百元公益助扶贫
心系深度贫困县,千里驱车送温暖。2018年12月2日,翟雪峰带领团队三位成员往返近千里,远赴国家深度贫困县张家口张北县二台镇,为贫困家庭送达廊坊一家爱心企业因高度信任他,主动交来由他分发的2182件新衣服中的400件及学习用品。2017年11月,翟雪峰把他找朋友筹集到的资金和他校友从北京送来的三十件新羽绒服和米面粮油等生活用品,送到永清县起村,精准帮扶32户贫困家庭开始起步,2018年7月,组织团队为青海格尔木贫困山区邮寄了300件四大包衣物。2019年10月13日,团队委托全国性志愿服务组织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将1382件新衣物,邮寄河南省永城市马牧卫生院。2020年4 月8日,将经过清洗消毒的九层新衣物和全新书包,装进30大包发往革命红色老区张家口赤城县茨营子乡。2020年7月,团队把筹集567件儿童演出服、练功服通过中华志愿者协会转赠给贫困地区儿童。2019年10月,翟雪峰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将中华慈善总会“振兴美丽乡村、关注饮水安全、倡导节能环保”公益惠民活动净水机、太阳能灯无偿使用项目引入廊坊,支持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10月,翟雪峰通过他良好的口碑,将天津市一位爱心人士10900元引入廊坊自闭症残障学校,为该校购买了两台大型电子钢琴和米面油,为残障学生送去了物资上的帮扶和精神上的愉悦。
志愿服务显真情,百元公益助扶贫。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7月13日,为积极响应智惠乡村志愿服务中心“百元公益 志愿帮扶”活动的倡议,廊坊爱心公社阳光使者驿站负责人翟雪峰第一时间拿出500元参与消费扶贫,驿站顾问、专家志愿者积极跟上,带领吸引团队八十多位成员用小善汇聚强大扶贫合力,出百元积极帮销农副产品。仅用三天时间,消费扶贫达一万三千多元。
经过翟雪峰的努力,廊坊爱心公社阳光使者驿站已经成为扶贫助困、大爱助学的一张名片,吸引了大批有识之士参加志愿服务。翟雪峰的引领,不仅让贫困户家长树立了信心,也托起了贫困儿童的希望,送去的不止是善款,更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在无一分钱经费、无一专职人员、无上下级关系的情况下,翟雪峰凭着党员的初心使命和对新时代的感悟与担当,在他的工作之余,付出了难以想象的努力。
真情凝聚力量,翟雪峰正在带领着注册率高达80以上的380余人志愿者团队,担当了超越自身身份的社会责任,履行着平凡之中的责任担当(《中华志愿者》杂志语),与有识之士一起在扶贫、慈善、公益事业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