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2学要变通【5。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酰焉,乞诸其邻而与之。”(《论语·公冶长5。24》)

  杨伯峻: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爽?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说自己没有,]却到邻人那里转讨一点给人。”

  钱穆:先生说:“那人说微生高直呀 ?有人向他讨些醋,他不直说没有,向邻人讨来转给他。” 

  详解:

  在4。29《学贵开悟【5。9】》里,孔子希望学生读书和做事要开悟,没有开悟,读的是死书,做事也不会成功。

  我说孔子以道一以贯之,就是始终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有人就来劲了:“哦!丛林法则就是自然规律,原来孔子要搞弱肉强食这一套,怪不得君主喜欢他。”

  ——这个童鞋“哦”的一声以为自己脑洞大开——开大悟了!殊不知他不懂“丛林”一词是什么意思。

  ——丛林就是野兽生活的地方,那么“丛林法则”就是适合野兽的法则。孔子的话是针对人类说的,当然不会叫人类遵循“丛林法则”了,除非你要做野兽。

  这个童鞋的脑筋实在不会变通,他以为凡自然的都要遵循。大火是自然的,难道你要扑向大火?悬崖是自然的,难道你要跳下悬崖?这样你就真的“死直”。

  在5。20《君子不罔【6。26】》里,宰我童鞋提出一个刁钻的问题:“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假如有个人告诉仁者说;‘有人掉到井里了。’他会跟着跳下去吗)?”

  如果老师说不要跳下去,那是见死不救,违反仁德;如果说要跳下去,可能中了别人的圈套。
  孔子看穿宰我的把戏,机智地回答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为什么只能在跳下去或不跳下去两者间作选择呢?君子可以过去考察真相,但不可贸然陷进井里,免作无谓牺牲;君子要警惕可能会遇到欺骗,不要犯迷糊中了坏人圈套。

  如果你脑筋僵直了,不会拐弯,就必然上了宰我的当——无论你说“跳”还是“不跳”,回答都是错的。

  开悟是读书和办事的高标准,而变通则是基本要求。

  本章孔子教育学生要懂得变通,但是没有人能够理解,都是如杨钱二师那样,以为孔子批评微生高做人不直爽,伊于胡底?

  孰谓微生高直

  ——孰:谁;谓:说;

  ——微生高:孔子弟子,姓微生,名高,春秋鲁国人,一般人认为他脑筋僵直死板,办事不会拐弯,即粤语:托嘢吾识转膊。后来庄子根据传言编了个故事:“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典出《庄子·盗跖》)。

  ——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下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此尾生姓尾,非微生高,请勿误会。其实是庄子用同音字影射而已,不要当真。

  ——直:憨直,这里指不会变通。

  ——谁说微生高脑筋僵直死板?

  或乞酰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或:有人;乞:第一个“乞”是讨,第二个“乞”是求借;酰(xiān):醋;诸:之于;其:他的;邻:邻居;与:通予,给;之:代指前面的“或”。

  ——有人来讨点醋,微生高刚好自己没有了,他懂得变通,到邻居借了瓶醋后倒给他一点儿,自己也有得用。

  ——孔子在这里表扬了微生高,因为讨醋的时候,是大家都要用醋的时候,微生高自己也要用醋,于是就到邻居借了一瓶醋,然后倒一点儿给讨醋的人,自己也有醋用了,一举两得,值得点赞。

  ——如果像杨钱二师说的那样直说没有,那么讨醋的和自己都没醋用,那不是直爽,而是僵直、死板,死脑筋。

  本章孔子赞扬了微生高遇事机变灵活,符合君子不罔的要求——学要变通。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脑筋僵直死板?有人来讨点醋,微生高刚好自己没有了,他懂得变通,到邻居借了瓶醋后倒给他一点儿,自己也有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