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 我们要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必须深刻认识做好“三农”工作的特殊重要性,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强化举措、狠抓落实,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短板。
  面对在新冠疫情影响下的国际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所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复杂严峻。想要补齐“三农”上的短板,首先要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其次要确保好粮食生产问题,最后还要结合我国国情制定好现代农业体系,不断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首先,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我国将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这充分体现了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在脱贫工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好党政领导一把手责任制,发挥政府主导和主体作用,因地制宜实施脱贫政策,做到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创新政社联动机制,有效吸纳市场主体、社会组织等多元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社会各类主体在资金支持、资源帮扶和技术支持中的积极作用 ;优化地区协作格局,深化区域扶贫协作和帮扶工作,从而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
  其次,保证好粮食安全,稳住粮食生产。虽然这些年粮食连年丰收,但粮食生产能力还不稳固。只有粮食安全才能确保国家安全,稳定好粮食安全也是稳住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安全,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在粮食生产方面应做到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一个稳字涵盖了我国对粮食生产的最进本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我们各基层领导干部要发挥带头作用,要下大力气抓好粮食生产,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同时将国家各项农业利好政策发挥好,进一步完善农业补贴政策,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稳住粮食播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在保证总量稳定的同时,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和管理,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实现区域性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势头良好。
  此外,还应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结合当下国家现状及农业发展大趋势,要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解决好最突出的“三农”短板,现代农业体系正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准绳。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就是要从农业就是单一种养的传统概念中解脱出来,把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就是要实现种养加、产供销、农旅文、一二三产业多元融合,就是要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把农业产业链的增值收益、就业岗位尽量留给农民。并且要转变农业要素投入方式,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
  构建全面的小康社会,离不开农业的变革创新,国家积极稳固的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粮食安全生产、现代化体系的构建都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在小康路上的农业壮举,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工作需要展开和完成,作为一名农业基层干部,我们更应该着眼于未来,立心于百姓,跟上国家政策,社会形势,更好的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