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起,云南省纪委监委创新监督模式,针对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公开通报的“母亲河”东河沦为纳污河典型问题,以视频跟踪的方式连续播出五期《东河之问》,全程直播直查直办情况。
  作风不实,口号式谈生态环境保护问题被抓“现形”。从直击现场视频来看,连续三年的监测指标下降,没能引起相关职能部门及有关领导的高度警觉,只被当作常规问题处理甚至置若罔闻,还有的更甚认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河道的水流量有关。主观层面上的理解偏差导致源头上治理工作一拖再拖、“一污再污”。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2018年6月16日,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吹响了号角。如火如荼的生态环境治理有真敢真干,实际成效明显;有的治理敷衍塞责,数字、书面报告整改了事。通报的典型案例,间接暴露出相关责任部门整改流于形式,验收整改工作不坠底,监管失职,党员干部的担当、负责、作为缺失。
  无论你是领导者,还是执行者,工作中都需要“望闻问切”。“望”,用眼睛去观察、去见证,透过现象看本质;“闻”,用耳朵去倾听各种声音,置身其中去体验最真实的获得感;“问”,了解社情民意,谈群众关心关切、谈小事小节、谈问题所在;“切”,明辨是非,直击要害,解决问题。
  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可以置身事外。提振三观、迫在眉睫。通报曝光是个案,更是为相关职能职责部门敲响了警钟。问题的出现既有偶然,也有必然,对偶然掩耳盗铃,那必然成为靶心,正确面对、积极整改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