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我国在进行司法工作改革实践中勇于创新、不断探索,取得不少成就,比如推行司法公开,建立有效的民情反馈通道等。尤其是本次重庆市劳教委面对任建宇被判劳教的错案勇于承认、敢于负责,赢得了群众认可。
  任建宇案当局政府部门在纠错和问责的态度上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认可,说明了重庆政府部门依法办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体现高度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公信力自然回归。
  人民政府,前面的两个字是人民;执政为民,就要对人民高度负责。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府行为,符合人民政府的本源和本义。
  但是,一些专家、学者甚至法官,站在几千年来为尊者讳的陈旧立场上,歪起嘴巴提出,纠正错案会损害政府权威。尤其是对处理任建宇错案,不少人认为损害了劳教委的权威和形象。
  对于发生错案,决不能因为害怕改判后善后工作难做而拖延纠错,决不能因为片面强调司法权威而拒绝纠错,决不能因为个人或单位的得失而抵制纠错。面对错案要不遮掩、不回避,只有这样,群众才会信服,老百姓才会相信法律,法律也才有尊严,才能够真正树立司法的权威。
  敢于叫真、勇于担责的勇气和胸襟,是共产党人的勇气和胸襟,是人民公仆勇气和胸襟。
  我为重庆政府部门敢于叫真、勇于担责的勇气和胸襟叫好!
  同时,不禁为一些人的遮丑心理和糊涂认识感到担忧。公生明,廉生威。确实,在实践中,一些政府工作机构对于工作中的失误和错误,不敢承认,百般辩解,甚至强词夺理。有人认为这样也许能掩饰一些过失,维护了政府的权威。其实,恰恰相反,连自己过失都不敢承认并纠正的政府当局,老百姓还会相信他的公信力吗?
  三国时期挥泪斩马谡的诸葛亮,不仅处理国家大事善于集众思,广众益,听得进不同意见和建议,而且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能够严肃无情地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引咎自罚,痛下针砭,知过能改。他在挥泪斩马谡后,在《街亭自贬疏》中上书,“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这种通体光明,毫不掩盖自己过失,清廉谦退,不贪财、不求奢,毫无自私之利之心的崇高品质为后人所敬仰。
  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在中共中央高层参与领导活动多年,总是把缺点和失误归于自己,把成绩和功劳归于党和人民,因而成了共产党人宽阔胸襟和崇高人格的光辉典范,为中国与世界所倾倒。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而勇于担责和敢于纠错不仅是一种胸襟和勇气,而且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公平和正义。对于政府来说,敢于面对自己的过失,敢于纠正自己的错误,不仅能使司法的水域正本清源,更能使群众在这种实事求是的品行中看到求真务实的光辉和法律的神圣。
  滔滔江水向东方,荡涤污浊汇汪洋。
  公信自有回天力,宽阔胸襟光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