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值市县乡换届关键时期,一批85后、90后年轻干部被提拔任用为县(市、区)正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议,称赞和肯定的居多,但质疑的声音也不少。据悉,提拔的这些年轻干部大多来自985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经历过乡镇、县处级副职等多岗位锻炼,选拔任用完全符合条件和规定程序。但仍然有质疑声出现,反映出隐形台阶的根深蒂固,解放思想、不拘一格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仍任重道远。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国家长治久安的百年大计。近年来, 各地各部门着眼事业发展长远需要,选拔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但也要看到,优秀年轻干部数量不足、来源不广、分布不均等问题仍较突出。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新时代,但仍有不少人的思想和观念停留在过去,一味抱着苛全责备、吹毛求疵的心态看待选拔的年轻干部,有的认为资历不够、有的认为经验不足、有的甚至猜疑搞了“潜规则”。
  自古英雄出少年,霍去病17岁就率兵出击匈奴,韩信垓下之战击败项羽才29岁。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34岁上井冈山、朱德31岁参加护法战争、周恩来29岁领导南昌起义、博古24岁出任中共中央总负责人……他们年纪轻轻就干大事,以自己的一腔热血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去年发射的长征5号火箭,背后团队平均年龄仅33岁。无数的事实表明,实践是最佳课堂、使用是最好培养,只要有实践机会、有干事舞台、有良好环境,年轻人照样能够担当大任。历史和现实都启发我们,选拔任用年轻干部,必须遵循干部成长规律,既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刻意安排,坚决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观念,用全面辩证发展的观念看待年轻干部,对政治过硬、历练扎实、实绩突出、务实担当的,要敢于打破隐性台阶,大胆提拔使用,用当其时、用其所长。
  打破隐形台阶,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首先要有选才任贤的视野和胸襟。要树立战略眼光,着眼未来5年、10年、15年乃至更长时间发展需要,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力度,有计划地把政治素质好、有能力、有责任感的年轻干部放到关键吃劲岗位磨炼,优化成长路径。其次要有识才用才的风范和雅量。要讲能力少讲资历,讲年龄不唯年龄,坚持五湖四海、选贤任能,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打破部门、区域、条块界限,在更大范围内发现和选拔优秀人才。最后要有培养选拔的制度和机制,要以改革的勇气和思维,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模式,健全完善年轻干部选拔、培育、管理、使用环环相扣又统筹推进的全链条机制,形成优秀年轻干部不断涌现的生动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充足干部储备和人才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