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看客



  10月31日,在河南朔州,一条大街旁的人行道上,周围许多人注视着一个妇人在挣扎中死去。







  死去的,既是人之妻,又是人之母,也是人之女。



  围观的,有人之夫妻,有人之父母,也有人之子女。



  原谅我,无法直视这世间的残忍,亦无法苟且这世间的冷漠。



  妇人被拖到路边,被摔倒,被石头砸得头破血流,在凄厉嘶喊中,在剧烈挣扎中,死去。



  整个过程十几分钟,路过者多,围观者众,有人伸长脖子看热闹,有人举着手机拍朋友圈,还有人不忘插入BGM发到抖音上。



  好一场血的盛宴。



  十几分钟,没有人制止杀人的凶手,没有人拨打报警的电话,更没有蒙住路边孩童的眼睛。



  即便凶手离去,围观者还在围观,拍照者还在拍照,那妇人流出的汩汩鲜血,让他们在令人窒息的日子里感到兴奋。







  贰、丈夫



  杀死妇人的,是她的丈夫。



  他骑着三轮车,载着妻子,在路上撞到人,欲骑车逃去。



  妻子劝阻他,他一气之下,把妻子拖到路边,捡了块石头,将她活活砸死。



  妻子是为了他好,没有做错什么,但他却杀死了她,比杀鸡还干脆。



  很难想象,在他们结婚的这数十年里,妇人要怎么做,才能让丈夫免她一死苟活至今。



  他或许没有把她当做需要疼爱和护佑的妻子,而是让她成为了生儿育女、洗衣做饭、端茶倒水的——奴隶。



  我不敢妄自猜测,这样的奴隶在今天还有多少。







  叁、杀妻



  曾有一名老法官说:“在咱们国家,妇女死于暴力事件的刑案,有60的施害者都是死者丈夫或前夫。”



  曾经,我万分不信;如今,我不得不信。



  10月19日,云南彝良县男子唐某与妻子去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途中,发生争吵,遂将妻子从高桥上扔下,导致其受重伤。





  10月13日,南昌市一男子王某龙与新婚妻子发生争吵,遂将妻子杀害并抛尸。





  (被害人易某)



  9月14日晚,网红拉姆在家中直播时,被前夫泼上汽油焚烧,全身严重烧伤,在医院里苦苦 煎熬了16天后,于9月30日离世。



  (受伤前的拉姆)



  (被重度烧伤躺在医院的拉姆)



  8月6日,江西桐庐一男子与妻子从法院出来闹起了离婚,该男子竟开车将妻子撞翻后,再用石头将妻子砸死。





  ……



  这些,都是些人尽皆知的案件;这些,都发生在最近两三个月。



  丈夫本是妻子最信赖、最依赖的伴侣,为何竟成了最危险的人?







  肆、令人焦虑的婚姻



  杀妻案之所以能频频成为热点,是人们对婚姻普遍性的焦虑。



  而杀妻案频发,是国民婚姻生活不幸福的极端表现,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



  其一是夫妻所承担的生活压力问题。



  马克思主义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时期齐相管仲亦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家庭的经济状况决定了家庭成员在面对意外、挫折、压力时的应对方式及情绪。



  当家庭经济窘迫时,夫妻俩就极容易因为各种小事发生争吵,而未受控制的争吵极容易引发暴力。



  其二是家庭暴力成本及反暴力意识问题。



  家庭暴力,涉及社会治安管理条例及《刑法》中的“虐待罪”,相比其它暴力案件,家庭暴力的评判更加困难,量刑亦难以取舍。



  “虐待罪”中最高量刑仅7年,法律关于家庭暴力仍存在很大的缺漏。



  另一方面,家庭暴力中受害方缺乏反暴力意识,不懂、不敢、不愿求助司法,是纵容家庭暴力的最大内因。



  其三是封建男女观念问题。



  在绝大多的杀妻案中,夫妻双方存在严重的不平等现象。丈夫好吃懒做、脾气暴躁,妻子低三下四、任劳任怨,这些桎梏了中国人数千年的封建观念依然根植于许许多多的家庭里。



  哪怕在21世纪的今天,在各种公众平台上,还流行着许许多多颂扬所谓“女德”、要求女性逆来顺受的毒鸡汤。



  阅读更多热点时评、奇闻趣谈、连载小说,欢迎关注本人微公信众号​:刀客的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