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残疾人的创业精神和心声,令人感动!
文章目录
一名残疾人的创业精神和心声,令人感动!
杨豪
早在2017年中央电视台7套《农广天地》栏目组,2018年湖北日报、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荆楚网微信报道残疾老板李世斌坐在轮椅上创业扶贫的事迹后,引起新华网、东方网、中国商报旅游导报、今日头条、网易等众多媒体、网站、新闻客户端、新媒体等关注和转发,反响强烈,社会各界深表感动和震憾!盛赞李世斌是精准扶贫中的“扶志典型”。事隔3年,再次回头看残疾创业人李世斌的创业精神和倾注真心、真情,帮助贫困对象脱贫事迹的同时,对他创业进程中面临种种无可奈何的经历,我们深表遗憾和震惊!倾听和关注一名残疾创业者的呐喊,这不仅是社会良知使然,更是对社会关切创业者的最根本期盼!下面是这名残疾创业者的心声——
我是一名艰难创业的残疾人,尽管命运不公,但我身残志不残,还想有所作为。
2009年11月15日,我永远忘不了人生中一个悲痛的日子,在西藏开矿做管理人时,不幸于出差途中出了车祸,受尽了痛苦和折磨,最后还是没有保住双腿,造成下肢瘫痪。出院后我感到迷茫,从一个正常人一下子变成了残疾人,心灵上的创伤远远超过肉体上的折磨。
这次伤残,是我命运的重大转折。我决定回老家枣阳新市镇,一边养伤一边寻找机遇。我想,自古以来,身残志不残的人不少。我滚动着轮椅,在家乡的乡村道路上走走看看,发现很多荒芜的山坡,闲置浪费可惜;于是灵机一动:何不栽上湿地松,将来既美化了生态,又是一片绿色的银行。说干就干,我找到村委会签订承包协议,请来挖机把整个荒山翻挖一遍,购买了数千株湿地松苗,栽满了100多亩闲置土地。不巧那几年天旱,栽下一批死一批,我就不停地反复栽,苍天不负苦心人,终于第三年树成活了。现在都已成林,恢复了良好生态。
2011年,我又结合当地群众的需求,看到部分富裕之后的村民纷纷盖楼房,而粘土砖国家禁止生产,他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决定筹资办一个灰沙砖厂。事实证明,销路很好。两年之中,我赚取了残疾之后的第一桶金,我信心满满,觉得残疾之后,依然可以创业成功,又为以后的创业增添了信心。
2011年,我又结合当地群众的需求,看到部分富裕之后的村民纷纷盖楼房,而粘土砖国家禁止生产,他觉得这是一个商机,决定筹资办一个灰沙砖厂。事实证明,销路很好。两年之中,我赚取了残疾之后的第一桶金,我信心满满,觉得残疾之后,依然可以创业成功,又为以后的创业增添了信心。
我的家乡枣阳新市镇是全国桃树苗木之乡,决定利用自然优势,做起了苗木销售,将本地“春蜜”“ 新西兰”“ 突围” 几个口感比较好的苗木收购弄到外地去卖,很快就销售光了,为当地群众打开了市场。
桃苗销路打开后,我结识了很多做苗木生意的朋友,看到我身残志不残坐着轮掎到处颠簸,朋友们深受感动,又把我带到又一个苗木之乡的大悟县东新乡一带销售苗木。我惊奇地发现,这里土地广阔,都是丘岭地带,而且是沙土,是栽种果树的天然场地。考察发现,这里早有种桃树的历史,一个信念由此而生,他决定在这里实现千亩桃树基地的梦想!
我很快在东新乡沙河村流转了3347亩山场和荒芜的农地,涉及有土地的农户5个组276户,签定了土地流转合同。因此我利用新农村建设,“村村通” 工程,修通了村组道路,缓解了部分山区交通不便的问题。我成立了大悟县薪林洪元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截至2020年底,我共投入1360万,开挖桃树基地,虽说产业做得红红火火,带动了农户,盘活了闲置土地,农民得到了实惠,但农业有风险,树木有3至5年生长期,不见效益,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管理,及生产资料、肥料和农药。所以,很多企业家不敢涉足农业,投入是个无底洞。只有政府扶持,农业才能做得下去。
我创立大悟县薪林洪元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以来,不仅发展桃树基地,还种植茶叶、油茶、桂花、紫薇,以及红叶石楠,我的目标是打造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必须做到品种丰富多样,既有花卉观看,又有果木采摘和生态旅游。
可是,5年时间来,目前虽说见了一些效益,但离我的投入还相差得很远。什么时候收回成本还不知道?正因为基层发展农业很艰难,中央实行了各种农业补贴,可是到了下面,我却没能享受到。如按政策他可以享受清茶和油茶的“种苗补贴” ,但我没有享受到,尽管找过当地有关部门,县长都在专项报告的文件上批示了,几年的时间都过了,扶持资金却难以落实下来;政策的执行不力,挫伤了我创业的积极性。招商引进时政府还承诺为了盘山旅游线到采摘园的5公里5米宽的硬化路面,可5年过去了,仅仅只修通了1。2公里,为了保证3。8公里的土路不被冲毁,我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维修路基,保证游客能正常通行。所以,政府的第二个承诺又落了空。
第三,政府答应为解决农业灌溉设施,修建泵站,按政策应该解决72万元的泵站补贴,后来不知为何又没有落实到位。为了生产,我只好自己掏钱修建。
第四,绿化树(景观树)如紫薇、桂花树等配套绿化带,按县政府招商引资政策也应该由政府出资完成配置,但都依然没有落实……同样得自已花钱绿化。这一切,都让我的心凉透了,我一个残疾人创业,比一个正常人更要付出百倍的艰辛。
为了保住我苦心经营的农业项目,我采取了“以工补农” “以企养农”的策略。
2017年,我创办了恒源电子厂,这是一家高科技小微企业,生产无线耳机、锂电池, 70多名工人,都是当地乡镇留守人员。创办之初,我凭着一股韧劲,坐着轮椅东奔西颠,联系业务,终于打开了市场;客户看到我一个残疾人如此坚强,深受感动。
电子为新能源产业,又是国家扶持的项目,但在当地能源型企业却没有享受到能源补贴,从2020年起恒源电子每年可为当地政府创税30万元以上,目前已经缴纳税金140603。92元,带动了100多人就业,上级领导参观调研多次。
2019年经济下滑,企业步入艰难,我的沙河村基地和电子厂累计负债800多万元,依旧千方百计照样纳税。
2020年初的一场新冠疫情,又给我一次致命的打击。疫情之后,恒源电子更艰难,从3月底开工到现在累计生产时间不到三个月,库存产品价值486万元,给刚刚起步创业的我迎头一棒,库存的产品没有卖出去,工厂要开工、要生存、要发展没有流动资金,我想尽一切办法进行融资,可是银行就是不给我们发放贷款。通过大悟县就业局领导出面多方协调同意批准给我们300万的财政贴息贷款,可是银行需要2倍的抵押物才能放贷,我们只能拿两套孝感市市区的房产抵押,这两套房子只能抵押贷款80万元,80万元不能解决公司的困难我只有放弃。
尽管公司如此艰难,在疫情期间员工自发捐款2280元,我个人捐款7720元,恒源电子科技捐款合计10000元,钱虽然不多但是也体现了我们公司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从2019年12月份到现在公司实际上缴税收14万多元,从这些事情可以说明我们公司确实在履行社会责任和担当。目前市场行情好转,我做的 电池供不应求,并且都是现金交易,利润有18以上,由于之前的蓝牙耳机电池的积压现在没有资金周转,恳请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伸出援助之手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恒源电子科技以帮助,我们一定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好、用活有限的资金,服务东新的人民把恒源电子科技做大、做强。有了资金周转,也能把我的农业项目做好,带动一方经济!
作为一个残疾人,我认为我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我还想更大的发展,但却步履艰难。
因为资金困难,计划引进1800亩养猪场项目落户沙河村桃园基地,希望取得社会的支持。
我一直自己在想办法克服困难,经多方途径对接新希望集团,计划征用基地1800亩山地建大型养猪场,投资8亿元,年出栏生猪30万头,新希望集团已经多次到东新乡实地考察,目前初步达成意向。建养猪场有利于种植业、养殖业协调发展。我公司所辖山地面积大,空间充裕。养猪场残渣粪便可以作为种植业土壤底肥,种植业处理瓜果可以作为养猪场饲料,两者相互受益,生态立体行环利用。可以探索搭建种植业、养殖业特色产业链。
如果征用我公司用地,可以缓解政企双方资金困难。按照2015年我公司与政府签订的招商引资协议,五年来政府累计应兑现我司种苗补贴921万元,虽有政府主要领导签批同意发放,却迟迟未见落实,所以导致我发展困难。与此同时,我公司先后投资300万余元开展修建滴灌泵站和管网建设、旅游公路维护和路旁4000株大型绿化树木种养等,这些项目按开工协议,都应由政府全款支付项目款。但至今我们未收到任何政府兑现的政策实惠。
我作为一个残疾人创业倍感艰难,还时刻为东新乡的精准扶贫和稳岗就业尽微薄之力,当前企业的发展正遭遇资金压力的瓶颈期,再次恳请社会及各级领导在我困难的时候拉我一把,我将尽自己所能,服务乡里、造福于民。
当初选择到大悟投资,是想项目契合了大悟县“红色高地、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我是铁了心想干成事,认准了基地的良好发展前景。现在,公司因种苗补贴不能按协议落实到位,导致资金周转遇到极大困难,投入难以为继。在此,特向政府提出请求,请领导雪中送炭,安排落实到位2018年领导签批的种苗补贴款,让公司渡过难关。同时,我也想通过此次政府补贴政策的落地,吸引更大的财团投资,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更好发展。
现在公司的发展规划是:第一期、二期建设已初具规模,万亩桃花基地已经成型,每到三月桃花就是花的海洋,蔚为壮观。后续的建设和田间管理还要加强,第三期在2017年开始建设,计划流转土地4000亩种植苗木花卉,三期共计流转土地10000亩,项目计划总投资1。8亿元。同时修通沙河村到大黄线的旅游公路,整修加宽基地简易路,开挖塘堰、修建水库,河道清淤加宽,修建水上游乐场,建设公司办公楼,修建观赏休闲阁、休闲小木屋,重建佛教文化圣地———莲花寨寺庙,扶贫搬迁一批农户,扶持农户开办农家乐、民宿旅馆,帮助农户销售土特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每年,公司基地用工量在300人以上,人均增收25000元,公司每年支付工人工资750万元左右。增加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金150万元,上缴利税达100万元以上,能够真正发挥产业扶贫的带动作用。
现在乡村振兴战略已经启动,我赶上了国家好政策,决定大干一番!把我所在的沙河村建设成“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的美好富裕新农村!
残疾创业人 李世斌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