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面对新使命、新任务、新要求,坚持在农村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产业发展上用功夫,着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一是着力农村人才培养。古人云:“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凡事先有人气,才有生机。不论是精准脱贫还是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一名党员一盏灯,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要充分发掘和讴歌乡村振兴实践中涌现的先锋人物,凝聚基层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的正能量。突出严管与厚爱,制定村书记“县乡共管”制度,建立村干部“双向激励”机制,引导他们扎根基层、干事创业,实现“培养一批能人、带动一方发展、富裕一方百姓”的人才效应。
  二是着力基础设施建设。“要想富,先修路”,可见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一要逐步完善道路交通、机耕道、产业路建设,进一步为农村产业发展打造基础条件;二要加强农村消防设施建设,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要加强农村水、电、通讯等设施优化增强,为乡村旅游、电商发展创造条件。
  三是着力人居环境整治。良好的人居环境对招商引资、乡村旅游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改善人居环境,要以“民风淳朴、村庄整洁、风貌秀美”为目标,一是要加强村民教育,完善村规民约,及时调解矛盾纠纷,创造和谐的乡村氛围; 二是通过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开展厕所革命,拆除废弃猪牛圈等手段,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三是通过修边沟、除杂草、种花带、美庭院等。
  四是着力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的支持。结合村情,做好产业发展规划,通过招商引资,以“龙头企业加合作社”、“党建加合作社加农户”、“分散发展、集中销售”等模式,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加强产销对接,确保能生产、能销售、有收入。通过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增加就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留下年轻人就近发展,为乡村振兴作贡献,为“十四五”开好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