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立校促发展 文化兴校谱新篇
文章目录
2016年以来,由于招生体制的变革,我校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学生生源差。在县委、县政府、县教科局的正确领导下,在校领导班子、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不断摸索,我校逐渐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形成一套自己的管理模式,现将管理中的几点做法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学校工作复杂多样,只靠校长一人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依靠全校师生,特别是学校的班子成员,因此,要打造一个团结、务实、能干、肯干的班子队伍是至关重要的,而一个好的领导者绝不是将学校所有工作揽在自己的肩上,也不需每事必管,而是必须依靠各班子成员的密切配合,也就是各级部分管领导、办公室管理人员、政教处管理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宿舍管理处人员、班主任等,这就是学校的管理队伍。只要抓好每一位管理者,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尽其责,就能让他们能独当一面,成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就能有效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几年来,校长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重心来抓,把它作为一个学校发展目标,“大胆放权,分工合作”,“以人为本、情与制度并治”,通过各种形式,不同渠道,不同方法和他们建起了良好的同事关系,并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使老师的工作运转有章可循、有序可依,增强了整个管理队伍的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亲和力和影响力,体现了我校管理者的领导特色。
二、实行人性化管理,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
我校领导班子严格贯彻民主集中制,重大决策经过集体讨论,群众评议,逐步实施,反馈修正。形成了科学、公平、民主、高效的决策机制。学校总体发展实施规划是:创新多元激励机制,深度激发生命潜能,激活渠道规范流程,张扬激情铸就名校。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坚持、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一是“创新多元激励机制”,按照 《天镇县实验中学教师绩效考核方案》和《天镇县实验中学师德师风考核方案》,学校坚持定量原则;坚持“不劳不得,多劳多得”的原则,以工作量作为绩效工资分配的主要依据;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绩效工资考核分配的全过程公开,切实做到公平、公正,正是因为以上举措,充分调动了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 ,大家比学赶帮超,投机取巧的少了,实干大干的多了,为此,我校会在每年年底表彰一大批热爱学校、关心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教职员工。对学生,及时捕捉闪光点,逢考必奖,对考试成绩进行科学分析评价。优生、进步生、品优学生,通过级部颁奖大会,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激发其学习热情和向上向善斗志。
二是“深度激发生命潜能”,始终把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放在第一位,紧跟时代,充分创造人才发育条件,如:开足音体美课,开辟诗歌朗诵会、英语情景剧、运动会等第二课堂。特别让德孝文化进校园,成立了开放阅览室,遍及一至五楼,激发每个学生的内心良知,向善至真,释放每人的生命潜能。
三是“激活渠道规范流程”,我校根据《教师法》《教育法》,明确了学校各处室、级部各项工作目标与职责,制定了各级部的工作目标,严格按流程办事。我校高一新生入学成绩比较低,但我们不甘落后,奋起直追,学生“低进高出”,赢得了社会的好评和信任。
四是“张扬激情铸就名校”,学校努力为教师提供业务进修和施展才华的机会,让教师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自己。抓教师的凝聚力,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是我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石,目的是让全校教师与学校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真正体验校兴我荣。我校提倡两种精神,即“敬业、勤业、精业精神”和“苦干、实干、巧干精神”,引导教师在享受生活的同时,更要享受工作带来的乐趣。
三、抓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我们的老师理直气壮抓教学。我们一丝不苟抓常规,千方百计提质量。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狠抓教学常规,强化过程管理。教学常规的落实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因此,我们在教学管理中,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常规的要求备课、讲课、布置与批改作业。
(二)抓好单元测验和课外辅导,重视培优和转差工作。由于学生入学基础差,每个班级都存在“差生较多、优生群体小”的现象,这对考试成绩的影响很大,但是,我们教师坚持“只讲主观,不谈客观”的原则,树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的观念,努力做好作业设计和批改,做好单元测试工作,一手抓差生转化,一手抓优生培养,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本学期,我校还设立高三强化班,选用学校骨干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免费为高三优生排疑解难,帮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四、加强教师培养,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校强化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把学校建设成学习化组织。一是“走出去”,为迎接新高考,我校校级领导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到浙江、上海的考察培训活动,在教学设施、人才储备、分班制走读制教学模式方面提前做了准备和研究。为了加强校际交流,我校派出各科骨干教师到兄弟学校进行课改交流,为我校教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新做法、新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练内功”,加强校本培训。我校开展了功勋教师公开示范课、新手汇报课、教学经验交流等活动。各级部充分挖掘我校的教育潜力,开展各项培训活动: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微课竞赛、新高考改革研讨,课题研究和开发,班主任的常规日常管理等。
五、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助推学校德育工作
我校始终倡导“校兴文化、文化兴校”的理念,注重有形环境建设和无形文化建设,达到育人环境的优化。校园四周树木错落有致,花儿竞相开放,无不令人心旷神怡。我们要让一草一木一墙一砖都能说话、都能育人。学校在每一盆花草、每一棵树木都挂上标识牌,让学生一看就了解它、认识它、爱护它。对学校所有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对不同的处室和活动场所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力争做到教育性、先进性、人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本着高品位、重引导、重发展的原则,在学校墙壁上科学地设置了名人名言、生活哲理、温馨提示、特色标志、师生书画等,使学校墙壁文化、走廊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使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校园文化建设水乳交融。
同时,我校通过组织班队活动为师生提供展示技能的舞台,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各种竞赛发展学生个性,增长学生技能,使学生开阔视野,树立信心,增强素质;通过开设系列德育讲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开展“文明礼仪体验”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
因此,学校在2017年、2018年被评为大同市“文明校园”,2019年被评为山西省“文明校园”。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