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从小就吃到过。但花生的植株长什么样?花生是怎么种出来的?在四年级之前,我毫无概念。我是在老家上的小学,那时的学校并不是在本村,而是在隔壁的村子,我们上学都是走的山路。上学的道路要经过姑妈家地,以前土里总是春种玉米,收了玉米之后又种油菜,这样周而复始,谁也不在意它。直到四年级时,天天经过的土里没有了高高的玉米,变成了一片绿油油的植物,看着很漂亮,却不知道是什么。也不知道是哪一天,有小伙伴跑去拔了一根起来一看,大家这才直到那绿油油的一片是花生。至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天放学,小伙伴们都要去拔两根。我虽知道那是姑妈家的花生地,却也奈何不了他们,只得任由他们拔了。这么多年过去了,最后那块花生地究竟被弄成什么样,我也不记得了,只是那绿油油的花生叶子我依然记忆犹新。
  后来,再接触花生的种植,就是语文书《落花生》这篇课文了。那时并不是太明白作者所讲的花生的品质:做人要像花生一样,要做正直、踏实、有用的人,不要做华而不实的人。虽不太明白,但还是觉得花生身上的品质是好的。
  后来,父母举家搬到了白云区,因不忍心把我们姊妹几个留在老家,虽然辛苦,但还是把我们都带在了身边。来到城里,我才知道花生除了生吃,炒干了吃,油炸着吃,原来它还有另外一种吃法——煮花生,这也是我最喜欢的花生的吃法。到了吃花生的季节,我常常去菜场买新花生煮来吃,有时也买别人煮好的,但有时会买到不新鲜的,或者他们煮的根本就不是新花生,吃起来口感就差许多,所以我还是喜欢自己买来煮。
  到南湖来当老师,在安校的带领下,我们老师有了自己的责任地。第一季我们种了白菜、香芥菜和芹菜,在我们的精心照顾下,白菜长势还是不错的,就是芹菜的生长周期太长了(这个不在我的预期之内),半年了还是很小(曾经被安校嫌弃过,他觉得没有他种的长得好)。
  寒假里,我们一直在思考开学来种什么。开始想种土豆的,但受疫情影响,从老家回来时已经错过了土豆的最佳种植期。于是,我们又开始重新计划,最后我们决定种花生和毛豆,想着这两样都可以煮着吃,想想都好美。于是,我立刻买了种子,结果学校通知每块地只能种一种庄稼,我们家放弃了毛豆,选择了花生。我开始在网上搜寻花生的种植方法和注意事项,还打电话向婆婆取经。在掌握方法后,3月24日,培玲早上去考三科四,下午我们就约着来种花生。那天,我爸和家里两个小朋友也来帮忙了,爸和我掏好沟后,两个小朋友和我放粪,培玲负责放种子,我爸负责盖土。吸取了前面种白菜土盖得太厚,白菜很难出苗的经验,我提醒爸爸土盖薄一点。全部种完之后,我们把场地打扫干净,还给它浇了定根水,才放心地离开了。
  接下来,就是等待了。虽然是疫情期间,我还是会偶尔来看看它,5天,10天,15天过去了,还是不见出苗,我挺担心的,就在网上查查,网上说一般10天左右就出苗了。我想,是不是还是盖厚了,还是种子不行?我又在旁边种了几棵另外一种花生,特意盖得很薄。于是,又陷入了另一次的等待中,这一等,半个月又过去了,还是不见出苗。这下,我赶紧给婆婆打电话,她说她种的已经长出来了,我想着可能真的都长不出来了,和组员们商量着重新种点什么。没商量出结果,几天又过去了,我问培玲花生长出来没有,她告诉我长出来几根。又过了几天,我看胡老师来学校,就问她我的花生长出来没有,她说长得很好,虽然她给我拍了图片,但我还是很不放心,马上骑着车赶到学校来一看究竟。看到那嫩嫩的花生叶,我好高兴,它真的长得不错,没有长出来的知识极少数,我和小米马上就补种了。
  我开始期盼着它能长成我印象中的那绿油油的一片。它就在我的办公室旁边,开学后,我每天都要看它几遍,看见一根杂草,我会立刻拔掉,几天不下雨,我会给它浇水,坚决不让它们影响我花生的长势。等着、盼着,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它们开出了黄色的小花,这也是我头一次见到花生的花,我马上把这份喜悦分享给小米和培玲。其实,种地挺矛盾的,一边想种出纯天然的农作物,另一边又想给它施肥,总担心它长不好。在征求多方意见后,我们还是给它施了肥。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施肥的第二天,我觉得它好像真的长得更好了。
  开花后,我开始盼望着它赶快结果。但花生的花期真的好长,从放假前就开始开花,这都开学了,你依然能发现花生从中还会有零星的小黄花。前两天回了趟老家,发现婆婆种的花生已经可以吃了,我的似乎还很久呢。婆婆告诉我,她的花生施了3次肥,我这才一次,难怪长不赢她的。婆婆还告诉我,要等花生的叶子长出麻点时,花生才真正成熟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等待它成熟的那一天吧!等到了那一天,我们一起分享收获的快乐。
  等,等,等,除了等还是等。可是在教育中,我们总是被进度牵着走,等不了学生静下来再上课;等不了学生细细思考,就赶紧给出了答案;等不了学生充分讨论,就匆匆结束,开始下一环节的教学;等不了那些反应稍慢,学习落后的学生……生怕哪一个环节打破了我们的整个教学计划,殊不知,教育需要我们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只有学生每一步都踩实了,下一步才能走得更稳;教育需要我们多一些耐心,给学生消化吸收和成长的时间;教育需要我们相信学生,给予他们更多的期待,期待他们会给我们带来别样的精彩。教育是慢的艺术,让我们慢一些,一起静待花开,一起分享他们成长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