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耕耘天下 高级金融分析师
  20多年以来,中国经济模式采取投资先行的刺激性政策,鼓励货币宽松的发展模式,使经济高速发展、成绩斐然有目共睹。货币红利的副产品就是高房价,而个别城市房价甚至到了高不可攀,是普通居民一辈子不吃不喝都买不来一套房的地步。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应该持有房产还是持有货币呢?关注时事要闻,洞察经济态势,更多现货(原油,白银,天然气,铜等贵金属)交流请加笔者V·信:gytx020,因为专业,所以领先、没有尔虞我诈,只有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我始终都找不到你,那我就只能站在最显眼的地方,让你找到我

  中国人爱攒钱?数据显示有变化!
  中国人爱攒钱,似乎成了一个固定的印象,然而数字告诉我们的确实相反的事实:从2008年到2015年,居民储蓄占全部存款的比值,从46下降到38,而政府存款占全部存款的比值,则从10直线上升到19。这意味着在社会财富比例分配上,居民的储蓄存款所占的比值逐年走低;一方面这说明中国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爱存钱”——至少,他们想存却存不下来,另一方面,也说明居民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相对于政府是越来越弱的。关注时事要闻,洞察经济态势,更多现货(原油,白银,天然气,铜等贵金属)交流请加笔者V·信:gytx020,因为专业,所以领先、没有尔虞我诈,只有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我始终都找不到你,那我就只能站在最显眼的地方,让你找到我

  可是为什么中国经济会给人“爱存钱”的印象呢?其实换个词儿也许更贴切,爱“印”钱:中国目前的广义货币M2年均增速大约是13,相比全球M2的平均增速7,可谓“高速”;不考虑汇率、人民币贬值等问题,不出10年,中国可以买下整个世界!当然,这只是账面上计算得出的结论。关注时事要闻,洞察经济态势,更多现货(原油,白银,天然气,铜等贵金属)交流请加笔者V·信:gytx020,因为专业,所以领先、没有尔虞我诈,只有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我始终都找不到你,那我就只能站在最显眼的地方,让你找到我

  但如果说中国人爱买房,那倒是没有什么争议的。一方面,M2的增发让居民对于手中货币贬值的恐慌,通过买房保值来释放;另一方面,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化的近20年的时间里,房价一路上涨,导致居民认为房子越多越幸福,房子就是财富的体现。
  然而时过境迁,当空置率高居不下、商品房库存高企、商业地产陷入泥淖时,那些“有房一族们”如果依旧用过去的眼光审视房地产市场和自己的财富,那只会在错误的财富观念上越走越远。当下中国的房价对于普通房产投资者来说是一个悖论:财富规模上的“巨人”,居民收入、财产性收入方面,也就是实际财富值上的“矮子”——房价高高地上去了,房产拥有的规模上去了,然而购买力没有实际增加,自己的财富和信贷死死绑在一起;消费能力增加有限,现金收入却在贷款规模增长情况下变得更少了。
  房产有泡沫?持有现金更重要!
  以上这些,其实多少可以折射出,目前国内房子的泡沫化程度。因为房产财富的增加,不能有效地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没有了“买买买”,居民自然不会开心;更不会开心的是实体经济的发展。为什么?我们知道,截至2015年末,中国国内个人购房贷款余额为14。18万亿元人民币,占整个信贷总额的15。2015全年个贷新增2。66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增长23。2,同比增加9368亿元,占全年新增贷款总额的22。仅在2015年新增的个贷,就占到了个贷余额的18。75;也就是说,中国人在2015年一年房贷消费就占到了过去20年的将近20,是年平均增长量的近四倍。房价已经和金融紧紧绑在一起,如果要维持房价不跌,一波金融刺激之后,只能再接续另一波;这样不断的扩张信贷、不断的增加M2的余额,不断的给开发者加杠杆,的确能维持房价不断的上涨,居民账面财富的不断增长。然而这一切却令实体经济缺乏实业依托,令消费萎缩。
  这样的形势,让笔者想起之前“股神”巴菲特对于中国的房地产的评价:“中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模式和未来增长趋势是非常不健康的,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就是一场赌注很大的赌博。”
  如何消解房地产泡沫,让房价回归,让热钱流出投机市场转向实体经济呢?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如果泡沫持续,构建经济“繁荣”的景象,那么信贷会继续支持房地产发展,资金会大批流入房地产市场,直到信贷难以为继,居民发现手中的房产全部变成了负债;如果让泡沫破灭,用短期阵痛换得长期发展呢?问题在于,房地产泡沫绑架了金融市场,如果房价下跌20,那么很大一部分按揭购房的人就会弃房,因为还贷款已经没有意义了,中国式的“次贷危机”就会出现——债务产业链上的大面积债务违约,购房者不还贷、开发商还不上钱、地方政府卖不了地还不了钱,最终,银行坏账大面积产生。
  除了两种极端的结果,实际上我们知道带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和消费,在投资和消费难以为继的前提下,我们唯有人民币主动贬值、以增加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促进实业升级;然而,此举会让80的中产阶级一夜回归“小康”之家,这并非没有可能!因为中国没有形成国外纺锤型的社会构成,中产阶级是“虚胖”的阶层——他们拥有了财富,却没有社会政治生活的话语权。那么,面对未来这样的局面,普通居民和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中产阶级又应该如何打理财富呢?
  综上分析可知,对于普通居民和投资者,应该转变单纯积累资产规模的观念,而是放开眼界,去寻找能带来正向现金流的资产进行配置;即便现在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有一个向上的趋势,但这是在政策和信贷的支撑下实现的;投资者此时入市,则得不偿失,买到了房子,却落入限贷政策松绑、银行贷款优惠之后的资本固态化的境地;特别是三四线商业综合体及住宅地产供过于求情况下,未来增长乏力,只会让自己的现金越来越少,负债越来越多。对于中产阶级,则应该趁现在人民币币值坚挺之时,跳出单一市场、单一货币体系进行资产配置,利用目前房地产市场依旧高走的时机,套现多余房产,在全球市场重新配置资产,一方面增加资本收益率,实现财富增值多元化,不再单一依靠房价上涨,另一方面则是预防未来人民币贬值的可能,从而保证自己的财富不缩水、幸福不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