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公开信
  
  大河报12月11日A07版刊登的“中医老字号遭遇不能行医尴尬”一文,在舞阳县读者中引起轩然大波。
  铁鹿中华老字号,是杨荣先五世孙的后人所共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国祥出于一己私利为了标榜自己,在文章中断章取义、割裂历史、混淆真象,竭力吹捧本人,自封为“杨荣先七世掌门人”。是可忍,孰不可忍!本人不得不杨氏家族中近代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向广大读者予以澄清,以正视听。
  一、杨氏家庭有过辉煌,也有过耻辱。一个家庭的兴衰是与国家的命运分不开的。杨氏家庭的荣辱“舞阳县志”中有过两笔清楚的记载:第五代传人杨庭兰于31年在南京政府以“铁鹿”注册商标。这在当时舞阳医药行业中是绝无仅有的,从此“杨荣先眼药”进入鼎盛时期,享誉周边市县,真是门庭若市,批发零售购药者络绎不绝。然而。国难当头,43年舞阳沦陷,杨氏家庭中出一千古罪人,即杨国祥之父杨铭阁。此人卖国求荣,当了“维持会长”成了汉奸。45年光复后逃亡在外,客死他乡,整个家族深受其害。杨氏家庭在声誉上落个汉奸家庭,在经济上不断被国民党官员以惩治汉奸为名,肆意敲诈勒索钱财,带来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从此杨家家景走了下坡路,失去了昔日辉煌,就连杨国祥本人也知廉耻,不敢在文章中写其父亲大名杨铭阁,而改写小名杨培麟。大有“人自宋后无名桧,我到墓前愧姓秦”之感!
  二、割裂历史,标榜自己。1945年至1968年受到重创的杨家,是第六代传人,我的父亲杨子敬。风风雨雨中,他驾驭着支离破碎的杨氏一叶小舟,异常艰难地渡过20多年。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是他带领杨氏家庭加入“公私合营”红旗药店(舞阳县医药公司前身),才使杨荣先眼药得以传承。现在舞阳五十岁以上的人都还记得:舞阳西街“铁鹿”“杨小头”(我父亲的绰号)的眼药。我父亲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至今仍为世人赞誉和怀念。“杨荣先”、“铁鹿”、“杨小头”三者,在人们心目中早已浑为一体。
  三、杨国祥只讲“杨荣先眼药”的传承,对于第六代传人承前启后之贡献却闭口不谈。这种瞒天过海、一叶障目之手法,不言而喻,其目的就是想当“杨荣先七世掌门人”(暴露于大河报12。11。A07版)。杨国祥是1989年退休后才半路出家的,而我们是中医世家,不是“帮会”,中医世家有传人,没有什么“掌门人”。我们家族中第七代“国”字辈男女十四人,他们绝大多数一生都是从事医药事业的,现在仍有四人以“杨荣先眼药”老字号开店,且第八代现已有六人从医,杨氏家族后继有人。杨国祥在文中自称担心在他身后要失传,岂不是杞人忧天,实乃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杨荣先已有第八代传人、第九代人、第十代人,他们会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他们会传承杨氏家族好传统,再不做罪人,也不做什么“掌门人”,他们立志传承祖国医学遗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杨荣先第七代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