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汤汤 何人负艰
文章目录
!南水北调!即!南水北调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性工程,分东、中、西三条线路。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区涉及人口4。38亿人,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 工程规划的东、中、西线干线总长度达4350公里。 东、中线一期工程干线总长为2899公里,沿线六省市一级配套支渠约2700公里。共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如此浩大的全国性工程是有数万万人民在背后支持,不论是奋战一线的科研团队,还是披星戴露的施工队伍,都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7月13日南水北调 利国利民 调研宣讲团社会实践队成员深挖南水北调工程背后的故事,在采访中实践队队员了解到了一个关于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的故事。在淅川盛湾镇鱼关村有一座碑,准确的说由56座碑组成的“凡人丰碑”,这样一座碑上有16。54万个名字。这些是由河南日报倡议而树立的移民丰碑,上面镌刻着淅川10个乡镇184个行政村1276个村民小组共计16。54万移民的名字。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而他们的故乡已经永沉水底,回家探亲时再也找不到寻根问祖之地。从此,这儿也就成了他们回乡探亲时的追思之地。他们相信名字刻在故土的碑上,便如漂泊的心灵融入了故土山川。
还有一个关于名字的故事。有一个叫周荥生的小学生是当年村里最小的移民。2010年8月10日,从淅川搬往荥阳那一天,搬迁车队还在旅途中时他降生了,荥生取在荥阳出生之意。一个小生命的诞生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莫大的惊喜,尤其是在即将开始一段异乡生活时。要让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还要能发展、可致富,这个名字何尝不是对“新家”的认可,在不知不觉中,他乡变“故乡”。
南水北调工程从2002年起至今已有19年了,在这漫长岁月中,多少人不断为之努力,背后的故事如同点点水滴汇成的河流绵延不绝。这些不仅会留在国家记忆中,更是人心的一种精神指向,永不能忘却的纪念。
(实践队员正在参观)
(实践队队员正在宣讲南水北调)
(居民正在讲述南水北调时移民的故事)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