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政府公信力
文章目录
“党的十九大是我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所作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博大精深、气势恢宏、催人奋进,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
十九大刚刚闭幕,福建省教育厅朝令夕改的“高考政策”却与国家相关法治精神背道而驰。令人民不禁质疑:“何为政府公信力?”
福建教育厅早在一年前向社会颁发【2017】11号文件,以政府红头文件的形式印发。在人民群众看来,这属于福建省委省政府关于2018年高考的最有权威的文件。大部分福建考生也按照福建省教育厅的相关政策规定,办理了相关手续,也顺利的通过现场确认,成为2018年福建省高考考生。
不过福建省教育厅却于2017年11月20日18 :20分在官方网站公布闽教考【2017】23号文件,这直接导致已经通过审核的几百名考生,无法参加2018年高考。
朝令夕改,地方政府公信力何在!
“公共政策缺乏稳定性、连续性,产生政策信任危机。政府决策的实质是政府对重大利益的一种权威性的分配。政府每出台一项政策,就意味着与社会其他体立下了一个约定,这个约定必须符合社会公众利益并得到共同遵守。但在实践当中,由于利益关系的调整以及遗留下来的“人治”色彩,我们有些地方政府的政策朝令夕改,脆弱多变 ;“出尔反尔”,严重地影响了地方政府的信用形象。”
高考,简单的两个字,却关乎了社会,更紧密的关系着一个家庭。无数考生和家长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福建省政府出台新文件后,许多家长为了孩子不断向地方政府诉求,但是谁都无法拿孩子的命运与政府博弈。所以政府公信力的缺失,让社会陷入恐慌、无奈,极易导致群体性事件。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公众与政府的信任关系对现代政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是现代政府的力量源泉、执政根基。在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下,地方政府只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解决和处理好公众关心的社会问题,营造官民互动的良好氛围,才能全面提升地方政府的公信力,进一步推进诚信政府建设。”
愿福建考生不要因为福建省教育厅的“招考新政”,错失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
文件引用部分为网络文献,还望作者谅解!
2017年11月23日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7-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