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濉溪县韩村镇马桃园村《马氏家谱 》

  前言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之,姓氏起源的历史源远流长,姓氏在历史上不仅是血缘的标志,家族的徽章,还表现了门第思想,宗法观念,是民族融合的表征,这门古老的姓氏学无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树木有根,江河有源,追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我马氏宗族文化也是灿烂而悠久,在五千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历史长河中也是英雄辈出、世代风流。

  相传始祖马服君,以赐爵为名,取首字“马”为姓氏,实名为赵奢,赢姓,伯益之后。伴驾赵惠文王住邯郸,因其治国有方,作战有功,被封为“马服君”,

  之后子孙皆为马氏,秦灭六国后,其子孙受秦册封,迁徙映西成阳,汉朝时又迁到扶风郡,在那里生息繁行

  先祖马援,来自扶风茂陵,匡扶汉室,屡建奇功,封犹西太守、伏波将军,皇封新息侯,因其功德无量,倍受后人尊崇,三国时期诸葛孔明举兵南征平蛮,途中拜谒伏波将军马援之庙,祈求护佑。清朝康熙皇帝三十六年曾为马援故里立功德碑。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 曾进湖南绿口镇马援庙祭拜,且寄宿一晚。现在杨凌马援祠是我马氏宗族的圣地,族人后裔前往朝圣祭拜。

  其后子孙,也是人才济济,三国时期,太守马腾镇守西凉,英雄马超威震三邦。大唐年间,马氏三宰

  相,马周 :相唐太宗 ;马燧 :相德宗 ;马植 :相宣宗,辅王治国,流芳万年。宋、元时期,名人名家比比皆是,画家马远、文学家马端临、散曲家马致远,一个个大名鼎鼎,他们为历史的文明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

  明朝洪武年间,来祖奉诏,由山西洪洞县老槐树下东迁,千里跋涉,立足桃园,一门同族,居住分散大清帝国,光绪年间,太子太保,引路侯马三元和八营统领建威将军马心圣同殿称臣。下殿攀谈,方知涡阳、宿州、桃园、时村等地的马姓乃一脉相传,他们议定,念宗续谱,立祠于涡阳,重振雄风,不辱祖先可恨外寇入侵,祠堂未立,谱序又乱,延至今日,深感遗憾!

  今逄太平盛世,人寿年丰。为弘扬祖上美德,理顺人伦纲常,创建文明家族,已成为我家族同胞的共同愿望。为顺应民心,马桃园村的马化先和大马家村的马继朗二人共同倡导,邀请邻近几村具有代表性的五个辈份的族胞,在桃园集会商讨续家谱事宜,经反复磋商,最后议定 :暂时确定为四十个字(其中原谱为 :元、绍、心、建、化、凤、兆、祥,传说谱字明、正、体、伟、品、官、朝、堂。增读谱字二十四个)为家谱。愿我家族,世世代代互相尊敬,团结和陸,永为一体!祝我族氏永远兴旺!

  公元一九九八年元月十日

  农历 :丁丑年腊月十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