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切入点,着力破解同级监督难题
文章目录
纪律检查机关对同级党委和常委会委员实施同级监督既是党内条例的要求,更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完善党内监督体制机制建设的迫切需要。一直以来,如何真正将监督执纪的效果发挥好,真正达到监督的目的,都是各级组织和部门的头等大事。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始终是监督过程中的“老大难”问题,不仅弱化了党的领导,而且影响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效果。
实现对权力的制约,是破解同级监督难题的关键。要想让同级监督发挥应有的作用,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紧盯“关键少数”,找准监督的切入点,发挥监督最大效力。
以上率下,释放“头雁效应”。领导干部主动接受监督,既是一种胸怀,也是一种自信。党委(党组)尤其是领导干部要自觉、主动接受监督,习惯在监督下开展工作。作为被监督者的同级党委及其常委会委员和作为监督者的纪委监委,必须要“同一条心”:党内没有特殊党员、没有特殊党组织的“认同心”,监督与被监督是工作需要、其共同目的就是减少工作失误、维护党和群众利益的“责任心”,监督者就应该严格监督到位、被监督者就应该乐于接受监督的“默契感”,要带头支持同级监督、自觉接受监督、主动要求监督,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有所为有所不为”。
注重创新,织密制度笼子。纪委监委要按照“管好关键人、管住关键事、管到关键处、管在关键时”的监督思路,积极创新监督载体,广辟监督渠道,实行多元监督、立体监督,不断增强监督效果。强化考核监督,细化分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督促各级各部门党委领导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对同级党委的监督制约。完善制度监督,完善纪委监督同级党委重大决策制度,针对同级党委的工作重点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同级纪委召开专题质询会,向同级党委分管常委开展专题质询、监督。
压实责任,强化监督保障。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早发现、早提醒,聚焦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履职担当、服务群众等,重点围绕落实“一岗双责”、廉政风险防控等内容,通过提醒督办、谈心谈话、发送纪检监察建议书、述责述廉评议等多种方式,对发现的领导班子成员出现的苗头性问题及时提醒,进一步压实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坚持日常监督和巡察监督齐抓,充分发挥巡察“政治体检”作用,将“一把手”和领导班子成员作为巡察重点,对违规用权、违规用钱、违规决策等问题突出的领域开展专项巡察,着力解决“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