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走、转、改”让基层学校享“瘦”
文章目录
时下,“减负”又让教育系统掀起了波浪,各种“鼓”与“呼”发出了各种声音。如何让每位教师潜心教书、把新时期“立德树人”回归本质。笔者认为,应多部门多举措齐抓共管为基层学校“减负”,不仅停靠在口头上,更应“真枪实弹”。回顾过去:2018年底,国家教育部等九部门就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但就实质,笔者通过走访了解当地区县教育系统,现基层学校的“包袱”仍重,主要体现在:
一、学校领导应对上面各种会议仍多。什么创建会、安全会、研讨会、推进会、专题会、座谈会……。名目多,开会就意味着工作增多。走访发现:很多学校存在“守住摊子、怕出乱子”。学校领导没有更多时间来思考学校的长远发展,应对性工作花去时间多。
二、事务性工作太多,各种表册填报多。学校管理层、班主任应对上面各种布置下来的工作要做的表册太多,“表哥”、“表姐”层出不穷。各个部门、当地教委各个科室,要求这样那样的表册太多。笔者了解,近年来,不想在学校当领导干部辞职的大有人在、不想当班主任的老师逐年增加。道出心理话,事务性工作太多,应对性工作太繁冗。
三、上级相关部门各种“进校园”活动涉入多。各种冠名的主题教育,征文、演讲……,美其名教育从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达到因教育系统涉及面大而起到“效益”。有些活动要求幼儿园也得进行。
四、学校层面安全压力大。各种安全教育,报图片、留痕迹、包罗万象。一旦一个地方出了什么安全事故,就会“牵一而动全身”,各个地方均接要求进行安全教育。什么安全检查、各种安全演练、安全预案等等。
五、各种师资培训让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应对。什么“国培”、“市培”、“区培”及“校本培训”以教师学分管理制花去不少时间应对。
…………
国家早20多年前就要求各级各校“减负”,近年来,多部门多举措也下文为教育减负。如今,为“教育减负”又提上议事日程,如何真正的让基层学校“享瘦”“减负”落地,除了“顶层设计”出台“硬核”,更应各级各类管理部门发扬“走、转、改”,走进基层一线实地调研了解状况,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不能仅停留在红头文件上。改进措施,真真正正让基层学校回归教育本质,一线教师潜心教书,让新时代“立德树人”落地生根。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