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春山 红色晋察冀边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解放、捍卫自由独立的正义战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光辉篇章。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在付出伤亡3500万人的巨大牺牲后走出了世纪的苦难。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宝坻的地方武装与壮大

  宝坻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义无返顾地投身到这一挽救民族危亡的行列,开始了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在抗战期间冀东暴动以前1938年初,宝坻县护路辛庄人陈维藩在宝坻一带组建了中央直辖忠义救国军第七路军,他任总指挥;于1938年7月10联络武清的平自贵(便衣队)共500人一起和七路军攻打宝坻县大口屯,经激战攻克伪警察所,俘敌30多人,日军由武清、香河调集大批军队,用飞机掩护,疯狂向大口屯反扑,七路军被迫退到武清境内。7月18日七路军和平自贵再次攻打大口屯,打死日军3人,俘虏1人,其余日伪军全部逃跑。七路军士气大振,平自贵和七路军合并很快扩充到6个团1000多人李柱、张作元、郑树宾、百希候、懂玉昆、平自贵等分任团长。7月27日七路军攻打宝坻县城,攻城部队很快占领了宝坻县城。七路军壮大声势号称12个师。日伪军由香河向宝坻县城大举反攻,先用飞机轰炸,然后由地面部队强行进攻,七路军挡不住,向东撤退,准备先撤到石臼窝后进入蓟县盘山,部队东行不到20里,又遭东面来的日伪军阻截,行军计划未能实现。日军追踪七路军妄图一举消灭,由于日军情报不准,误认为七路军驻扎在宝坻县十四户村,于8月22日派一架飞机对该村进行轰炸,先后投掷三颗炸弹,并用机枪扫射,造成了一起死亡7人的惨案。七路军不断遭到日伪军追剿,七路军得不到休整,国民政府不供给物资,纪律松懈,沿途抢掠,遭到民众反对。最后只剩下百于人,活动在北里自沽一带,1938年11月自行解散。一部分人参加了八路军游击队。陈维藩绕道潜入天津后被海光寺日军特高科科长孙振东带人抓住,关进监狱,不久被杀害。

  在原七路军政治部主任李广汉1938年7月离开七路军到遵化后,和刘永山一起组建了九路军二旅,也叫北九路同年秋后,李广汉带这只队伍参加了八路军。

  期间王文1938年6月(宝坻县新安镇乡王善人)到宝坻建立九路军,王文任总指挥,齐若斋为参谋长,张克新为政治部主任。九路军成立后,不断吞并活动在蓟运河沿岸的小股群众抗日暴动队伍,很快扩大到5000多人,编成三个旅,一个空架子师和一个独立团,团长是张瑞岐,参谋长曾乃。1938年7月上旬,曾乃联络本村阎恒、张瑞岐(九王庄人,曾乃的同学)在宝芝麻窝村蓟运河一带继续动员民众,集结各路暴动人马几百人重建了一个团。张瑞岐任团长。曾乃任参谋长,下设三个营,一营长张洪斌,二营长张瑞岐兼任,三营长阎恒,随后部队占领了大钟庄水区,在攻打林南仓商团战斗中取得重大胜利,将缴获的大批粮食运往大钟庄水区宝芝麻窝村、马郭庄村、宝船窝等村庄隐蔽起来。

  1938年底九路军解散后,曾乃又组建一只80多人的中国人民抗日先锋军,长期活动在大钟庄、宝芝麻窝、宝船窝、马郭庄、凌沿村、塘沽村等蓟运河沿岸一带继续打击骚扰敌人。同年8月在蓟运河的宝船窝、马郭庄、凌沿村一带曾乃带领抗日先锋军缴获五船日军运往天津的组合粮。此举在蓟运河沿岸一带影响很大。日军集结力量不断对他们进行清剿,他们分散隐蔽,化整为零,到10月自行解体。曾乃在宝坻站不住脚,后参加了八路军。

  七、九路军是在全民族战线背景下产生的,是国民党陈恭澍、陈维藩、王文等利用宝坻人民抗战热情组建起来的。这两只部队人员构成复杂,纪律松懈,常有抢劫当地民众财物恶劣现象,以致最后彻底失败。但他们的民族爱国主义热情还是难能可贵的。他们在一定成都上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嚣张气焰,鼓舞了我们宝坻人民抗日救国热情,在宝坻人民抗日斗争历史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1937年下旬参加过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李大军(宝坻城北胡家园村人,1942年被日本特务抓捕牺牲。宝坻烈士陵园展厅有部分记载)曾找李云昌、高志远、李楚离等人联系,准备发动农民抗日大暴动。他号召宝坻人民起来打倒日本侵略军。本村20多名青年1938年5月底在李大军、陈福全的带领下,号称抗日联军十总队,他们收缴地主老财枪支,从本村出发经宝坻县的莲花庄、朝霞、奔新开口一带边走边宣传抗日,边发动群众抗日,他们多次打击由通县来宝坻的日军,袭击日寇军车破坏敌人交通。十总队人手一枪队伍很快发展到七八百人,号称五个团,李大军任总队长。一至五团的团长是;张巨川、高志英、高明俊、张贵藩、王和。在这时日寇为彻底消灭宝坻一带农民抗日暴动的烽火,纠集日伪军七百多人向十总队发起进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被迫退到白龙港附近部队思想发生混乱,领导人对部队去向何处发生分歧意见,结果将武器坚壁起来,人员全部遣散。李大军、张巨川、陈福全、刘少先、刘少义五人回家后,由于日军经常搜捕,只得去蓟县山区隐蔽,到1940年春参加了包森支队,在蓟宝三联合县一带坚持抗日斗争,1940年6月李大军任蓟玉宝办事处联络科长。

  1940年3月李云昌、包森派宋国祥、周润华、曾乃等人去蓟县南部平原和宝坻东北部地区很快组织了一支有20多人的游击队;后曾乃在这一地区收容七、九路军和李大军十总队遣散人员100多人,组成蓟玉宝游击总队,以后随着人员的扩大,设四个大队。这些地方武装,配合主力部队作战,开辟新区起到很大作用。后总队一、二、三大队补充进包森的十三团,为主力部队增添了新的血液。四大队编为蓟宝三联合县游击总队第四大队总队长曾乃。

  宋国祥、周润华、曾乃等人当时组织的20多名游击队人员是:蓟宝三联合县九区区委书记李平、九区区长冀明、副区长杨士荣、助理员邢建忠,(玉田大安镇人,)陈福全(宝坻高家庄胡家园村人),张善周,(绰号“锉爷”宝坻何仉乡小吴庄人),申恩华,(新安镇北申庄人,1940年4月牺牲在新安镇窑上村,申恩华的父亲申宝全自费买了七口棺材把儿子和六名烈士埋在北申庄村西头),李井义(化名李自强、)仇润芹(化名颖民,李仇二人均是蓟县下仓刘总兵庄村人),王俊,(蓟县下仓后屯村人),岳强、刘玉生、(二人是大钟庄马郭庄村人,)郭少臣,(大钟庄凌沿村人),张士嘉、张贵洁、张文希,(三人是大钟宝芝麻窝村人),王俊国,(蓟县下仓东升大队村人,)张福宽,(化名权力民,后叛变1942年被八路军击毙,宝坻北谭村人),闫克恩(曾乃的警卫员),钟万军,(大钟庄杨木庄村人,后给曾乃担任警卫员,解放后担任佳木斯某军区党委书记),杨起广,(蓟县下仓后屯村人1940年10月蓟县下仓伪军中队长率队起义抗日),张永,化名张鹏(大钟北王庄人,抗战后期曾乃派他去林南仓敌人枪械库工作为抗战提供情报),刘自州,(大钟刘兰村人),蒙玉福(化名蒙长旭,蓟县蒙酄村人,和曾广俊负责担任蓟宝三联合县特九区通讯员和侦查员工作)。曾广俊1940年春经蓟宝三联合县县委书记赵观民、王大中,县长王少奇研究决定,由冀东军区蓟县十三团把曾广俊调到蓟宝三联合县特九区任侦查员兼通信员工作。(林亭口东王庄村人),王雅亭,(原名李自义,蓟县毛礼庄村人,任蓟宝三联合县特九区公安助理)。他们在蓟宝三联合县县委书记赵观民、王大中,县长王少奇,游击总队长曾乃、李尚武、宋国祥、周润华和蓟宝三联合县的特九区负责人的领导下,基干队配合蓟县十三团,互相支援,碾转游击,与日伪军周旋在蓟运河两岸各村之间,利用群众基础好,关系多,地形熟等有利条件,发扬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采取各种斗争方式,与日伪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掌握摸清了宝坻县城、三岔口、大口屯、林亭口、八门城、张头窝、下仓、新安镇、小河口、北潭、大钟庄、宝芝麻窝、厂家窝、石臼窝等日伪军大小据点的详细情况和武装配备,主要成员,兵力以及他们的家乡住址,每个伪军官兵现实表现和活动情况,对坚决以人民为敌的汉奸、特务绝不手软,坚决镇压。这支基干队他们大部分是本地人,人熟,地熟,社会情况比较清楚,对敌斗争坚决,作战勇敢,不怕苦,不怕死。他们深入群众之中,秘密开展抗日工作 。经常在大钟庄马郭庄村驻防。在抗战期间马郭庄村家家户户住着八路军。蓟宝三联合县县委书记田野和警卫员周殿奎、副书记王大中、县长王少奇、十三公署专员焦若愚和交通员赵文庆、蓟宝三联合县县委委员李尚武、季安、高昌、民政科长王克兴、妇救会主任陈大光(女)、财粮科长光文(周数藩)、游击队总队长曾乃、蓟玉宝办事处主任宋国祥、副主任周润华、五区区委书记冯寿天、联络科长李大军、姚化忠、工委书记王书文、蓟宝三联合县九区委书记李平、区长冀明、副区长杨士荣、抗联主任(后任蓟玉宝联合县五区区委书记)史运生、陈光(女)、王冲达、和通信员常继生,蓟玉宝联合县县委秘书兼五区区长于涤生,(于涤生和他老婆常年在马郭庄村住,因长期极寒劳作于涤生老婆从事抗战革命工作病死在马郭庄村李庆恩家中),张善周、姚化忠等领导曾经在马郭庄村研究作战部署和领导抗日工作。他们发动群众组织马郭庄村的抗日积极分子割点线,破交通,掩护八路军伤病员,不向日伪军交粮草,全村男女老少自愿为八路军站岗放哨,筹集粮食。尽管当时群众生活困难,自己的子弟兵队伍来到村里,百姓拿出最好的口粮——小米,招待八路军领导和战士。虽然敌人曾多次派特务、汉奸秘密在马郭庄村查访,寻找我地下工作人员和抗日干部的落脚点,因全村抗日群众基础好,但一直没有被敌人发现。

  这只基干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起来,为早日打倒日本侵略者和家乡的解放作出了积极贡献。1940年5月配合八路军冀东部队拔出日、伪军张头窝据点,守敌全部投降。8月18日配合八路军十三团一个连,攻打三岔口日伪军据点,基干队潜伏在三岔口据点南端,监视敌人动向。黄昏时分,潜伏的战士发出信号,埋伏在据点南面的基干队全体指战员和埋伏在据点北面的十三团战士,从南北两个方向展开猛攻,很快冲进据点。经过一阵激战,伪自卫团二十多人全部作了俘虏,据点里面的枪支弹药全部缴获。战斗结束后,我军立即撤出。1941年2月8日包森十三团二营七连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在(原)欢喜庄乡王家铺村与200余名日伪军激战一日,毙俘日伪军50余人,缴轻机枪一挺、步枪10余支。(我的博客网友发过来的,这个网友还给我发来了1945年日军在宝坻县周边扫荡计划要图)日军史料记载:2月9日匪情,由林亭口出发,一名日军中尉和下士官6名约一小队,(一名战伤死)战死。在这场战斗中我军共打死日军6名,包括日军一名中尉。毙俘伪军50多人。1941年7月初,冀东抗日部队和地方武装紧密配合,攻克八门城日伪军重要据点。8月28日基干队配合冀东抗日部队十三团二营八连夜间袭击黄庄据点,全歼守敌。

  1940年10月蓟宝三联合县成立,县委书记:田野原名赵观民,(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之一,1942年9月牺牲在兴隆砂峪沟村)副书记:王大中原名博义和,委员:李尚武、季安、高昌,县长:王少奇,(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之一,1944年10月17日牺牲在丰润县杨家铺,遭数路日伪军包围,在突围时与卜荣久夫妇一起壮烈牺牲)民政科长:王克兴,妇救会主任:陈大光(女),蓟宝三联合县先设为八个区,后将宝坻大口屯公路至三岔口以东化为特九区,区委书记李平,区长冀明,副区长杨士荣、福区长刘瑞亭因特九区基干队员权利民原名张福宽叛变投敌,供出刘瑞亭,1942年10月刘瑞亭在蓟县叛变投敌,当上蓟县下仓敌特大队长,他出卖蓟宝三联合县委、县政府、基干大队和各区以及冀东西部地分委组织活动情况,给我党造成极大损失。同时权利民供出蓟宝三联合县七区区长王学敏,使蓟宝三联合县七区区长王学敏叛变投敌,他出卖了县、区党组织秘密,诱降我干部九人,编入大松特务工作队。王学敏任队长。王学敏的助理员张福海化名权治民是权利民的亲哥哥也同时叛变投敌,他们走上了与人民为敌道路,给我党我军造成极大损失。(当时蓟宝三联合县七区在蓟县下仓、上仓蓟县南部平原一带)大口屯公路至三岔口以西化为十区,区委书记:介臣,副书记:刘世奇,区长:季友。我蓟宝三联合县九、十区人民在困难和艰苦环境下,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反挖沟斗争,在敌人严密监视下开辟地区工作人员串通抗日群众,用磨、拖、少去、迟到等办法抵址日伪军挖沟、修路、修建碉堡、炮楼。组织抗日军民填平壕沟,据电杆割电线,锄奸反特,保存实力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抗日。

  1943年7月蓟玉宝办事处成立后,组建了蓟玉宝县大队。到1944年4月份,主力部队抽出一个连与县大队和四区队合并,创建了第十区队,由县长冯寿天兼任队长,何谦任副队长,县委书记艾群任政委。十区队成立后,队伍很快扩大到三个连。他们在宝坻境内接连打了几个漂亮仗、十区队很快扩大到六个连。武宏、张志超带队全歼前鲁沽之敌,接着,武宏、张志超拔掉宝芝麻窝、厂家窝、大钟庄、北潭、新安镇、张头窝、八门城、黄庄、王家铺、黑狼口等敌人据点。以后十区队编入军分区十五团。

  期间,蓟玉宝联合县又逐步组建武宝宁县大队,排长郭子兴。他们在敌占区一面打击、骚扰敌人,一面开辟新区受到人民的热情欢迎。1944年春季发展起来香武宝县大队。队长马占先,他们不断扰乱敌人,消灭土匪,开辟新区。

  区小队1944年随着三个联合县政权建立,在县支队迅速发展最初三、五人组成,后来发展成四十多人,配合县支队统一指挥行动。每个村都建立了民兵班,负责侦查敌情、传送情报、监督坏人巡逻执勤等,配合区小队袭击敌人保护人民群众。

  马郭庄村韩福红(曾乃的岳父)、郭义功、岳荣、岳强、刘玉生、刘福合、刘福安、岳琢、李泽、曹桂芬,郭殿荣、刘玉堂、郭义芳、刘福印、岳必、岳福宽、李庆恩、岳荣兰、边文会、边文科、郭义全、郭义合、郭义平、郭义臣、李海、岳祥,等家庭在抗战期间做出了积极贡献,保长郭连坤、岳章,甲长李泽、刘玉堂、郭建荣这些堡垒户一方面为抗日政府搜集日伪情报,侦查敌情,发动群众抗日、隐蔽我地下抗日干部,掩护伤员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冒着遭受酷刑甚至杀头屠户的危险。

  日军占领宝坻后,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全面侵略,对宝坻青少年进行奴化教育,用心险恶。疯狂地破坏宝坻的文化教育设施,把日语定为各级、各类学校的主课。上学的第一课,就是要升日本国旗。学生上体操课必须用日语口令;音乐课要学日本国歌。强行普及日语,灌输“亲日”、“反共”思想,修改课本,更换教材,歪曲历史,欺骗、奴化学生,镇压抗日运动,极力向学生灌输反共思想,动用一切手段,加强对青少年的奴化教育宣传,宝坻县大钟庄周边就有三个这样的日本学校,八门城、林亭口、新安镇。滩沽村在当时去的学生有刘振东,高文,高武,宋山秀,刘梦员,刘长进,刘长修,刘连月,(这些人已去世)。宝船窝有学生张庆友,张怀这,张庆增,张松云,张乃亭,张作伍,张真,张卫。马郭村韩山,岳汗,韩伯华,郭连义等20多人,杨木村钟立仁,钟立志。凌沿郭少增。侵华日军在宝坻推行奴化教育,在宝坻县城、林亭口、八门城、新安镇等地建起了奴化教育学校,强迫学校的学生学日语,使用日本当局规定的教材,许多学校里都派有日本教官监视师生的言行,还强迫学生剃光头,强迫学生自费购制日本军服,打扮成日本兵的样子进行军事训练。日伪当局还通过组织讲演、座谈、幻灯、展览等方式,歪曲中国历史,宣扬中日两国“同文同种”、“共存共荣”、妄图从思想上把青年一代彻底奴化,让学生们忘记中国的一切事物。宝船窝村的张怀这现在还能说出几句日语呢,他们还做日本操。在哪幼小的心灵埋下了深深的烙印,一生难忘。

  1938年6月邓华和宋时轮支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挺近冀东,配合冀东人民抗日大暴动。四纵主力部队一部抵达兴隆县东南部地区,进入长城与冀东暴动队伍会师,行动前,四纵领导决定,让包森摔四十多人的队伍留在兴隆长城沿线。在洒河川一带与日伪军周旋,牵制敌人,面对凶恶狡猾的敌人,包森扎根群众之中,采用小股分散的斗争方式,机制灵活,神出鬼没地打击牵制敌人。

  邓华和宋时轮支队路过宝坻时,王卜庄村周润华,和他儿子等20多人参加了八路军。1945年4月驻扎在林亭口日伪军每天都用十几辆汽车往天津运粮,抗日群众看着自己用汗水换来的粮食被敌人掠走十分气愤,武宝宁三区区小队组织林亭口附近各村民兵,在公路上埋设地雷,敌运粮车遭到截击,被迫停运,群众无不拍手称快。

  1945年6月蓟玉宝联合县划分为玉蓟、玉宝两个联合县。上级掉王全荣到玉宝联合县任支队长。瞎三个连经常在宝坻一带打击消灭县城外围的小股敌人同年9月30号配合主力部队, 攻克宝坻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