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什么东东
文章目录
孔子是什么东东
孔子是什么样的人呢,他能算的上是圣人吗?如果我说出来大家是不信的。
一:孔子没有文化,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没有留下一篇自己写的文章。不是他不写,而是他不会写,他的有名的“述而不著”,就是为他掩饰他的这个缺点,在当时,写文章不象现在那样,是白话文,而是古文,所以他是不会用古文写文章的,但他偏偏却认识字,能看懂书,于是中华文明就被这个文化白痴所强奸了。他为什么会办学讲经呢,是因为他的嘴特别能说,能呼悠人。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春秋战国时期,那时文化掌握在官府手里的,老百姓是没有机会掌握学习的机会的,所以见了看了书的人都以为是有知识的人,再说,孔子也特能糊弄人,所以别人都以为他有文化的。
二,孔子没有思想,我这样说大家更是不相信,为什么这样说呢,你看看他的思想,有几个是自己的,他的思想主要是“仁”,“爱”而这两个东西早就有了,就是周朝周文王那就有了,他的还有一个思想就是“礼”,也是“周礼”,他没有自己的东西,于是就捡周朝的东西来糊弄人呢,还说是自己的。
三,孔子没有见识,这是真的,为什么了,因为他听别人说,周朝的衰落是因为“礼崩乐坏”,就真的以为周朝的衰落是这个原因了,就专攻这项了,还把这样的思想拿到许多的国家时去游说,以为别人用了他的思想就会富国强民的。当然是没有人理他了,因为这都是华而不实的东西,那个国家当时用了他的思想,就会很快的灭亡的,大家只好对他敬而远之呢,因为他好歹那时也算是“名人”呢。
四:孔子太世俗了,他不是世俗,简直是恶俗了,他的所做所为,从他的一生来看,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在那个国家里求得一官半职的,但当时在人才很缺少的情况下,都没有那个国君重用他,可想而知,他的情况在当时是怎样的呢。如果这样也就罢了,但这时他的“思想”偏偏在这时出来了,有了一个著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思想,这是什么思想啊呀,就是国君想叫谁死,谁就无条件的去死,一个当父亲的在家里想做什么就什么,这就是他治理国家的办法,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而是他扒着国王的屁股在舔勾子,还好在当时没有人理他,但悲剧在当时没有发生,却在他死后发生了,这是连他也没有想到的事情的。孔子的儒家竟成了“国教”,而且连“科举”这样的伟大的创举也被他的儒教给掐的奄奄一息呢,因为儒家培养的全是废物,没有一点实用的。
五:我这样说,肯定有人看了要骂我的,但你听听我慢慢的给你分析孔子思想的精粹吧,他的“仁”,他的“爱”,是什么样的“仁爱”呢,他说先爱自己的家人,后爱自己的朋友,然后再爱和自己关系远的人,这是一般人的爱,倒也能说的过去,但又说,出力气干活的人都是低等人,他看不起的,还说奴隶是会说话的工具,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上的人根本不是平等的,如果一个领导者觉的人不是平等的,那么他怎么可能去“仁爱”别人呢,他怎能爱天下的人呢,这说明了孔子的思想是多么的虚伪,多么地经不起推理的,那他的“礼”呢,那是周朝留下的旧礼,在当时的社会正在急速的变化和转型时期,是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转型的时候,周朝的东西在当时能有实用吗,没有的,就象婴儿时候的衣服,到了儿童时候还能穿吗,但孔子却把它收拾了一下,结果还真让以后的人穿上了,他的思想,给后人留下了怎样的影响呢,可以说他留下的影响是恶劣的,毫不夸张的说,他影响了中华文明的进程。
六:为什么说孔子影响了中华文明的进程了,因为特别是到了宋明时期,竟把科举内容也改成儒家的学说内容了,我先说说科举吧,这应该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的,科举在当时有什么错了,它是一个人才选拔的制度,而且是那么的科学,层层选拔,先是乡里考试,然后是省里考试,最后才能到京城里考试,而现在也不是这种模式吗,先考高中,然后再考大学,最后是再升研考博,当时也是这样的情况的,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进京赶考的,但错就错在考的是儒家的东西,儒家是培养废物的工厂,选拔的人才有好的吗,看看儒家的四书五经吧《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是四书,都是一些虚伪的东西,没有一点治世之道,满口的仁义道德,连基本的人与人平等的道理都不知道,还有什脸说道德呢。《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周易是儒家的吗?那是上古时期中国的智慧的结晶,是辩证法的经典,怎么会变成儒家的呢,这五本书没有一个是儒家学者的,怎么会变成儒家的作品了呢,再说,这五书都是周朝以前的,那时社会不一样,为什么没有新的内容呢?学这样出来的人会有什么好呢,好象在古代人也知道,儒家除了比乞丐好点,还不如妓女的有用的,民间也有“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说法”,书生什么也做不成,不是说书生的,是说儒家的,那为什么这样的废物却能当官呢,真是想不通,难到当官的除了当官什么也不会干吗,在周朝,当官还要精通农业,或某一行业,到才能当官的,到了孔子这里,成了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的废物呢。这样当官能做什么呢,什么也做不了。
七:为什么封建社会那么喜欢儒家呢,因为儒家给了统治者了 ,可以想什么就做什么,而且是让所有的人都三呼万岁,竟然还有“仁爱”一说,就象给统治者以精神鸦片一样,看看宋,明,清,那个倒了最后不象是吸大烟一样的,算了,不说了,越说越生气,这样的人,还把他叫“圣人”。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07-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