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见习记者刘兰斌,撰稿白小天2013。09。04
  如今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城市居民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习惯也在逐步向城市妥协,快餐速食的饮食习惯正在慢慢侵袭着现代人的身体和思维,未来可预见的情形是人民将逐渐失去对进食的欲望。 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却有一股清新自然的饮食风——农家饭,在人们的记忆中飘荡着。其中最具有商业价值的非农村土特产莫属,现在搞得最好的一个形式是“一村一品”,不仅突出特产的“特”,而且将其定位突出化,更符合商业营销的理念。 记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市民,刘先生说:“现在越来越重视的食品和保健了,特别是纯绿色产品,希望市里的居住在市里的我们,不出远门就能吃到用上纯天然的东西,毕竟现在食品安全越来越不好了。”

  农村土特产的丰富程度是毋庸置疑的,现代城市人却只能在超市中选购那些外表光鲜贴着欺骗外行标签的所谓“土特产”,却不知道在城市的中心它们的“土”已经不是这样的定义,“特”也已经经过包装。 城市无法收获最“土”与“特”的产品,只是因为局限在城市,而忽视了广大的农村,真正孕育天然土特产的所在。而这样的忽视究竟是出于何种原因呢?不妨细解一番。

  首先是渠道的问题,城市的购物行为和习惯已经被超市或市场垄断,打断通往农村新鲜商品的道路;
  再次是农民的商业意识薄弱,没有市场的概念,无法针对自家产天然产品进行应有的包装与宣传,导致农村土特产供应信息的贫乏;记着找到了当地做土特产生意的张老师,他现在经营了一家从事电子商务农产品的的小张,他对记着说:“我们家乡一直不缺好东西,我的淘宝旺旺名为什么叫‘爷爷家的蜜’就是想让自己家产的蜜能走向全国,现在上了一些别的产品核桃,玫瑰花茶,木鱼石杯子,特别是玫瑰花茶是女性白领最喜欢的东西,就是缺乏宣传,政府缺乏引导,导致中国最好的玫瑰花茶比不上法兰西玫瑰卖的好,就是信息不对称的原因,希望政府部门能够重视起来,让中国的当地的特产能让更多的人知道。还有就是木鱼石杯子,您听过蒋大为唱的《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吧,说的就这个石头做的杯子,大家现在都流行和弱碱性水比如说苏打水,其实咱们中国有一种天然的杯子,自己就能产出弱碱水,多神奇,就是缺乏宣传,大部分国人都没有听说过,很感到可惜”

  最后,我们都知道一件商品的流通靠的是三方的行为,购买者、供应者和销售者,而其中的销售者是最重要的一环,或者我们也可以把他叫做平台,一个提供供求信息的服务者,由于他的带动,整个市场才逐渐形成并运作起来。

  因此,我们看到了目前农村土特产的尴尬境遇,一方面的需求旺盛,寻找不到货源,一方面的市场意识薄弱,未能将之放入市场流通。那么谁来做中间者呢?谁来制造这样的市场并使之活跃起来? 这样的一个问题正是我们新农村建设的研讨主题,如何运用信息化带动农村商品市场的发展? 这个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农村调研,需要一个提供技术支持的团队,需要政府的推动,需要农民的自我意识觉醒。 而据我目前了解到的,有关信息化这块,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涉农网站,务虚的多,务实的少。真正有帮到农民的,有涉足农村电子商务的更是少之又少。拿“世纪之村”农村信息化服务平台作为案例,其在农村电子商务的作为深得政府欢心,依靠线下实体农家店的配送支撑,其线上农家店系统提供供求信息的发布,两相结合,形成农村电子商务的一个完整流通链,真正的带动起农村土特产的市场氛围和盈利模式。

  有关农村土特产的秘密就说这么多,我们期待未来某一天,我们在南方喝着草原上的羊奶,在北方的厨房里有人正热情洋溢的吃着我们的土笋冻

  齐鲁晚报,见习记者刘兰斌,撰稿白小天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