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骥 十年好人圈负责人
  好人圈——公益 读书 运动

  正文——

  在亿万光年的浩瀚宇宙面前
  地球的质量和重量如同灰尘,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作为地球上的人类
  其个体的“人生”更是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

  即使如此
  加缪说,人生无意义,所以才更值得过
  卡夫卡在《致米伦娜情书》中写道,生命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会停止

  所以,人间还是值得认真走过,并非“不过人间”
  罗曼。罗兰和崔健、王小波都说过:每个人都是为了幸福在忙活着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活的“挺好的”
  但,为什么有的人无论有钱没钱、学历高低、职位贵贱、单身已婚、有无信仰……
  都能得到那种由内而外的、稳稳的幸福感
  而有的人,则否

  差哪儿呢?

  序一

  【那是谁 那么美】

  那是谁
  无论贫穷或富有
  面对苟且的生活压力
  还同时笃信诗意的人生

  左手情怀
  右手生活

  王小平先生在《我的兄弟王小波》一书中
  引用了自己20岁时未曾发表的诗:
  。。。

  我要把古往今来的海伦引起的永不消弭的爱火,
  巴士底狱的囚徒泪水汇成的波澜;
  丧失儿女的母亲发出的酸辛的饮泣,
  哥伦布踏上新大陆时的欢欣;
  还有高烧病人眼前飞驰的疯狂幻影,
  中毒者揉碎筋骨的痉挛;

  我要把守财奴加给钱袋的响亮亲吻,
  哲学家头脑中缠绕的难以把捉的幽玄;
  再加上凯撒大帝傲临一切的睥睨,
  和林中隐士物我两忘的恬淡;

  融于一炉
  化作一杯神妙的酒醴奉献。

  祭台上火光熊熊,香气氤氲,
  饕餮的牙齿咀嚼着世界,
  贪婪地吮吸着每一滴汁水。

  死神哪,当我喝干了
  我自己的生命之杯,
  你那吞噬一切的魔力
  将不能把我有所难为。
  。。。

  此诗也得到了时年十几岁的弟弟王小波先生的基本肯定:
  不能写得再好了

  序二

  【为什么是情怀和现实】


  1

  为什么要有点情怀?
  情怀是高级动物与低级动物的唯一区别
  可见情怀的重要性
  你懂的…

  情怀包括博爱、人文思想、人文情怀、人文精神、艺术、文学、情商、谦卑等等
  情怀,只需做到“七分”,已是极好的了
  从来就没有“完美的情怀”
  要么是神,要么就是自欺欺人

  2

  为什么要有点现实?
  别天天想着成佛、成神…
  佛和神都不需要食人间烟火,不需要吃喝拉撒、健康、学业、职业、婚恋、子女教育、赚钱、娱乐、发呆等等
  我们当然做不到
  所以,我们要尊重点现实
  现实,只需做到“七分”,已是极好的了
  从来没有“完美的现实”
  否则就是自讨苦吃

  3

  要有点情怀,还要有点现实
  我们才能像《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那样写下我们自己的墓志铭:
  活过、爱过、思考过
  走过弯路,也走过光明

  4

  每个人都在忙碌
  虽然没有完美的人生
  但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
  七分情怀加七分现实

  这样的人生
  才真的精彩
  才对得起我们短暂而宝贵的似水流年

  幸福人生等于情怀加现实
  活着的艺术
  无非就是这样

  序三

  【一句顶一万句】

  有些句子或言论
  一看就很垃圾
  有些看起来很美,实则很垃圾,很有欺骗性

  有些句子和言论
  很美
  经得起各种人、各个时代的质疑和检验
  有极强的生命力
  …


  1

  世间各种书中
  我独爱以血写成者

  ——拿破仑(法)

  2


  我看见一个无趣的世界
  那是有趣在郁结的混沌中的存在
  我看见一个无性的世界
  那是性爱在郁结的混沌中的存在
  我看见一个无智的世界
  那是智慧在郁结的混沌中的存在

  ——王小波(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

  3

  如有人胆敢在本书里寻找什么结构、道德寓意等等
  一律逮捕、流放,乃至枪毙

  ——马克吐温(美)《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4

  马克•吐温胆子可不小
  要是现在国内哪位作家胆敢仿此通告一番:
  如有人敢在我的书里寻找道德、文化源流或可供解构的东西
  一律把他逮捕、流放、枪毙
  我看他会第一个被枪毙

  ——王小波

  5

  不要走在我后面,因为我可能不会引路
  不要走在我前面,因为我可能不会跟随
  请走在我的身边,做我的朋友

  ——加缪(法)史上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6

  三人行必有我师
  意思是: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应该彼此尊重,换位思考
  这里的“三人”,可以是孩子及父母,也可以是员工和老板,百姓和官员,朋友之间,也可以是你我和“敌人”之间

  ——十年好人圈

  序 四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从一定意义上说
  几乎每个人都想写一本书,或口述一本书
  作为一段时期或一生的基本概括和总结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
  生活也是一本“书”

  虽然千姿百态、色彩斑斓是世界的本质
  但“书”的成色却千差万别、大相径庭,有时是天壤之别
  就是说,人有“好书”和“垃圾书”之分

  巧的是
  我也想写一本书
  记录一下自己心的轨迹和生命的旅程
  以及全面认识自我、他人和世界的艰难而光明的历程

  给自己一个交代
  未来合葬在我的骨灰旁
  并在墓碑背面刻上二维码
  方便后人或朋友前来“扫”墓之用

  此书也可作为我去天堂的简历表
  或便于地狱的“判官”提审之用

  ——程骥


  (更多精彩,明天继续。。。。。。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