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不得利用微信或者QQ布置作业”
文章目录
12月10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严禁将学生作业变家长作业,对违规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行为的发现一起严处一起。新闻一出立马窜上微博热搜榜。随着“家长是否应该批改作业”话题持续的持续发酵,众说纷纭,这已不单单是一种社会现象,早已演变成了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的问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个家长的夙愿,教育孩子无定法,如何结合家庭、孩子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避免盲目跟风,过度增加孩子身心负担,做学校教育的好伙伴。
一、爱孩子,就做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
现实生活中,每天有多少毁孩子的事情在上演,每天有多少毁孩子的思想在传播,这就是我们所处的时代;一个无知家长的一句无知的话,可以毁掉孩子的一生;而一个素养家长的一句智慧的话,可以激励孩子的一生。初为人父母,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要做好孩子成长的引路人,作为父母,首先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个人素养,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前辈先贤们的家庭教育思想,如《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亲爱的安德烈》、《目送》等专著中领悟她们教育孩子的理念。其次,我们应该控制调节好自我的情绪,育儿路上,我们遇到的最大敌人,不是能力,不是条件,而是情绪。周国平在《不想长大》中说:“孩子的心灵远比我们所认为的细腻得多,敏锐的多我们千万不要低估”,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掌握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帮孩子塑造积极的心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态度、健全的人格。
二、爱孩子,就做到高品质地陪伴孩子
《穷爸爸、富爸爸》中写道:“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无论多忙,都会在该陪伴孩子的时候耐心守候,因为他们知道,比起工作赚钱,孩子的成长更为重要。以工作忙、累为借口脱离陪伴孩子的父母,都是不负责任不合格的。童年没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幸的。父母每一次静静地守候,每一次指导督促,每一次协助合作,每一次担心欣慰,每一次关爱询问,孩子都不会忘记!父母的存在和参与,给予孩子无穷的信心、阳光、自律、成功、温暖和幸福,这就是家庭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把孩子送到学校,孩子的教育就全部是老师的观念,其实就是家长偷懒,在孩子成长路上,最不该偷懒的是家长,最不该放养的是孩子。当孩子叛逆、学业一塌糊涂、劣迹斑斑时,父母才痛心疾首、追悔莫及。为人父母,你会因为陪伴孩子耽误自己一时而选择失陪耽误孩子一生吗?
三、爱孩子,就请配合老师管教孩子
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师的关爱和青睐,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作为家长,恨不得能实时监控孩子在校的一切,老师为了让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也为了老师能够了解学生在家里的言行,方便各种学校通知,共同讨论教育问题等,老师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家长微信群。通常一个老师在家长微信群里会发布什么内容呢?无非是孩子在校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工作要求,课堂纪律学习情况反馈、课外作业……相对于有了问题挨个电话联系家长,微信群方便、省时、直观、易操作。负责任的老师总是想着第一时间把孩子的表现和学校的要求告知家长,以便家校携手,共育栋梁。这才是老师们建立微信群的初衷。任何人都明白,玩是孩子的天性,学习的路上不能一味的指望孩子自觉。在学校,有老师监督,在家里,家长如果长期缺位,就会让一天的学校教育功亏一篑。而微信群就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延伸融汇,是老师和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孩子的平台。所以,请家长别以忙、累为借口抵制老师的管教方式,请别谈“班级微信群、QQ群”变色。
四、爱孩子,就请家校同心共育,静候花开
孩子的知识获取主要来自于老师,而正确的人生观、幸福感获得却来自于父母。哈佛爸爸王建军说过:“老师干老师的活,就是传授知识,就是引导孩子教育,家长就是行为习惯的培养,品格的培养,不要把这两个错位了,你不错位,什么活儿都能干好。”有格局的父母,善良积极乐观上进自律,孩子的品行、习惯自然也差不到哪里去,反之,一个有问题的孩子背后肯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所以,老师在教育问题学生时,就会第一时间联系家长,因为他知道,仅靠学校教育是无法改变一个孩子的顽疾旧习的。只有家校携手,同心同向,才能对症下药,根除顽疾。很多时候,家长看不到自身的问题,不是对孩子撒手不管,就是与老师背道而驰,一件合作共赢的事情,愣是演变成了敌对冷战,最终受伤害的还是孩子!有人说:“管教孩子的只有三个地方,家庭,学校和监狱。当家庭不想管,学校不敢管时,便只剩一个地方了”。每一个优秀的孩子,都不是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寻因果。优秀的父母,即使再忙再累,即使没有家长微信群,陪孩子,给孩子做检查、指导,积极帮助孩子配合老师完成学校任务是他们的常态。他们以参与孩子健康成长为己任为快乐,孩子需要家长陪伴的关键期也就那么十几年!正所谓我陪你长大,你陪我变老。所以班级微信群存不存在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在你的心中什么份量,你就会怎么对待你的孩子。
总之、每个孩子就是一块璞玉,是一张白纸,想要让玉发光,让白纸变成一副绚丽的图画,就好好爱孩子,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做学校的好伙伴,。请相信:孩子的成功不仅是你的骄傲,也是一名老师的职业目标与无上荣光!别让与孩子关系最近的你,成为他成长路上的绊脚石与无底洞!请别把帮助孩子当成一种负担,请相信,你的每一份努力,孩子都能感知;你的的每一份付出,都能换来孩子不一样的未来。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