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易经的智慧之六
文章目录
易经的象数理之三。其三:理。集中体现是天人合一的思维系统。因为相对其他民族的航运、游牧等迁徙活动频繁,地处温带、地势较为平坦、且周围相对较为封闭的农耕传统的我们,似乎更加与土地有着天生的“情真谊切”之感,所以易经怎么变化,都离不开与土地的联系,这从早期的已经失传的连山与归藏易,到流传至今的周易,它们的轨迹是从纯粹的艮山、大地与周易的天地乾坤相联系。都是古贤先哲们叫做“远望宇宙、近观周围”事物而“触景生情”于是一路发掘出能够给予人们在关键时刻、或者说在重大时刻给予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的普世规律的提醒即可,因为太阳是高处所悬挂,所以八卦也是来不得悬挂在人们高处的思维太阳。给人以光明或者叫温暖等能量。所以因为它取自自然、用于自然,故生命力顽强,至今仍然经久不息,可以应用。这就是知识与智慧的不同,也是说明哲学能够成为万科之先学的原车所在。比如:六爻就是人生的基本轨迹,从开始的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分为六个阶段,也可以是按照天、地、人三才二二成对,形成六爻。给人以启示,位置是在顶天立地之位,但是某些人则不能尽职尽业,所以才出现不三不四的说法,给人以特别的告诫。茫茫宇宙、泱泱大地,他们主要的生命存在原因就是因为自己处于某个位置,但是一定不是孤立的、静止的,一定是整个宇宙或者大自然中的局部、某个部分,然后一定与周围要发生联系,不论是紧密层次的、还是较为疏远的,一定要有交流,所谓活水不腐、户枢不蛀。你看大自然的空气、水、土地等,一定发生着循环、流动状态。因为在液态、固态与气态中,水的因环境的变化而显得变化频繁且多样,所以我们先哲感觉到水变化的意义,于是就有了“上善若水”的说法,通过观察水的随时、随地等环境的变化,从而提醒人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因地制宜等变化思维。故在易经中所有的卦没有绝对的吉卦与凶卦,基本原则就是能够相交,就是轻者上升,重者下垂,互相交叉流动,这样的卦象就是好相。典型的就是《泰卦》与《否卦》,前者就是上下互动,但是否卦就是两丙相背而行。人们说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打不成交,其实就有易经的互动意义。为什么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近邻一直与你们有联系所致。因为人们的愿望是天人合一,但是其中的标准一定是天地,最有可能出问题的一定是人,所以中国的老庄哲学、道教旨义就是要告诫人们:像大自然的植物、动物一样,一定要有节制,贪多贪大多吃多占全是人们所为。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19-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