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冯小刚电影《天下无贼》里面的一句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十四五”时期,中国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山西也进入了转型出雏形的关键时期,转型创新的基础就是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储备。众所周知,高校是全国“高精尖”人才的聚集地,今年6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省校合作的实施方案》,就是要在人才争夺战中快人一步,抢占先机。
  作为一个以煤立市的老牌工业城市,阳泉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始终步履铿锵,此次省校合作也不例外。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阳泉用一系列的举措,释放出招贤纳士的强烈渴望,更多人才和项目的引进也必将为阳泉的未来带来更多的可能。
  开展省校合作,点燃转型发展新引擎。成立中国纳谷、山西智创城7号,华阳集团聚焦新材料产业蓝海,锚定气凝胶、功能性纤维、新能源蓄能、石墨烯、铝镁合金等五大新材料产业方向,今天的阳泉对优秀人才和科研项目的渴望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深入开展省校合作,依托知名院校人才储备充足、科技成果丰富方面的优势,立足发展定位,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交通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在纵深方向开展深入合作,可以为我市重点项目再上新台阶创造可能。
  开展省校合作,架起人才交流新桥梁。阳泉,作为一个“五线城市”,受到的关注不高,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实在有限。大学生实习实训、大学生就业创业、高校科研平台延伸、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智库合作等“12大基地”的建设,《阳泉市人才激励二十条(试行)》等一系列人才政策的实施,向全国各大高校展现了阳泉对人才的渴望和诚意。一系列合作项目的落地、框架协议的签订,开启了阳泉与各大高校合作的大门,架起人才交流新桥梁,相信通过后续的合作,会有更多的人重新认识阳泉,爱上阳泉,有越来越多的人愿意来到阳泉奋斗,为阳泉今后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保障。
  开展省校合作,打造成果展示新舞台。提起阳泉,许多外地人还停留在“环境差,到处都是煤灰”“除了煤矿,没有别的产业”的刻板印象,这很大程度制约了阳泉未来的发展。近年来,阳泉大力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城市的整体环境面貌和居民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作为“中国创建第一城”,阳泉红色资源优势明显,历史底蕴厚重,这都要一个全新的舞台展现给全国。开展省校合作,可以使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来到阳泉,在阳泉生活,在阳泉收获,在通过他们的镜头和口碑,让全国人民重新认识阳泉,渴望来到阳泉,这也会给阳泉旅游业和第三产业发展也会带来新机。
  转型中的阳泉是一片发展的热土,可以为全国高校的优秀人才提供大展拳脚的机会和舞台,将推进省校合作做深、做实,为转型发展的阳泉插上科技和智力的翅膀,未来的阳泉一定会越飞越高、越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