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代表一切吗?最近,孙红雷把这个话题推上热搜。

  3月13日,教师官启军在两会期间表达了如今教育的无奈:

  现在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标准,就是学习成绩。

  孙红雷随手转发力挺,并且感叹:学习成绩是一切吗?愚昧!

  话一出口,就引起了热议,有人认同孙红雷的观点,觉得学习不是最重要的,也有人说成绩是普通人改变命运最直接的机会。

  成绩,对一个家庭到底意味着什么,曾经有一部6分钟的短片《成绩单》刷爆朋友圈。

  短片讲述了三个不同阶层的家庭,却同样因为一张成绩单爆发了一场家庭危机。

  这些家长中,有县城的餐馆老板,有大都市的白领精英,还有一心扑在孩子身上的全职妈妈,但无一例外,他们把一切都给了孩子,为了供孩子读书,起早贪黑,忙忙碌碌,想让孩子将来有出息。

  他们可以忍受难缠的顾客、挑剔的老板、冷漠的丈夫,可却被孩子的一张成绩单彻底击垮。

  很多人不明白,父母为什么对孩子的成绩有这么强烈的执念。

  我想,不是为了面子,更不是为了养儿防老,而是担心孩子因贪图眼前的安逸,而在将来付出更大的代价。

  孩子,最怕你后悔当初不曾拼尽全力。

  2008年,为了批判教育制度,安徽男孩徐孟南在高考试卷上写满了自己的独立宣言,也因为这张0分考卷,成了网络红人。

  可是,10年后,这个0分考生却又重新走进了考场,承认自己当初做错了。

  这十年里,他辗转四方,做过各种苦工,组装广告箱、造井盖、包装产品,吃尽了苦头,每次换工作,都要格外留意学历要求,为此,高中毕业的他,屡屡遭遇挫败。

  那时,他才发现,成绩无用论都是骗人的。

  所以,他又重新开始学习,想要弥补过去的遗憾。

  记者采访他的时候,他说了一句话,“如果当时有人劝我,我一定不会这么任性。”


  成绩虽然不是一切,却能阻挡你得到很多东西。

  孙红雷的微博评论区里,有一个回复很扎心:

  “作为一个初中毕业却有电脑天赋的人,想进华为、腾讯,可能么?”

  这个世界很公平,你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在为未来铺路。

  孩子,我为什么苦口婆心地劝导你用功读书?

  不是想要利用成绩去绑架你,而是为了你今后的生活能够拥有更多的选择。

  世界上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我本可以。

  世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日积月累的坚持。十几岁时所经历的困难和练就的毅力,才有可能使你拥有今后的成就。

  朗朗的父亲郎国任在《我和朗朗30年》中讲述了儿子练琴的艰辛。2岁开始学琴,每天练习至少8个小时。

  可对此,郎朗却很淡定:

  “有些能力的确是天生的,但是天赋并不意味着你会通过更少的努力获得更大的成就。人生是一步一步来的,走了这一步才有下一步。”

  最怕你在最好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可能要用后半生的岁月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