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台湾问题,我煽了儿子常山三巴掌
文章目录
一点五
这是我平生以来,第一次发自内心打儿子,因此出手很重,事情过去三个多星期了,至今一想起来手还痛。自那次“巴掌门事件”之后,俺从前在众人眼里“和谐”形象也一落千丈,每每出门或回家,总是能“意外”地听见胡弄里几个老大妈的议论:老五这个人,平时看上去蛮好,怎么打起儿子来特别狠?
话还是从头说起吧,说出来了,俺心里也痛快些。
1、儿子名字“常山”的来历
说起儿子的名字,曾经一直是俺比较爱跟人聊起的一个话题。
我们这一代人,“旧社会的苦”没赶上,“新社会的苦”倒吃过不少。就说孩子他娘吧,怀孩子6个多月了,村里劳力要出去挑水库,队里一声令还得去工地。好说歹说最后照顾她留在伙房做饭,说是“照顾”,同样辛苦,全大队200多个劳力,三个人做饭,一日三餐,晚上回到工棚里常常累得连话都不愿说。
这一出工就是两个多月,有天孩子他娘说肚子疼,队长派人把我从工地叫回,极不情愿地给我一天假(走一个人就意味着多一个人的任务要大伙儿干),送孩子他娘回家。回家的路有两条,大路好走比较远,小路是条山路,相对近一些。孩子娘说,走小路吧,时间要紧。
虽说抄的是近路,走起来还是格外的漫长,翻过一座山又一座山,总也走不完,而孩子他娘汗如雨下,越来越不行了,驮也没法驮,背也没法背,只好找颗树让她靠一靠,我回村里去叫人。请来的又是几个年纪大的,越急越走不快,等赶到时孩子她娘已经生了!血从树脚流起一丈多远。想起当年的情景,简直可以哭得一场!也因此,每每看见殃视里的电视剧,把文革期间的生活演绎得如同留金岁月,人就想开骂!害了我们这一代人就算了,为什么还要欺骗我们的下一代?
万幸的是,孩子和他娘命大,母子都平安。为了纪念那条长长的走也走不完的山路,我给儿子起名“长山”。
孩子读书后,不知哪天我发现他本子上写的名字是“常山”,我问儿子是怎么回事,儿子说:“长”字写起来老是东倒西歪,换这个“常”字,写起来工整好看。这事俺一直记得,说实话,当时心里是分外的高兴,也打心底里希望孩子工工整整地长大成人。自那以后,孩子的名字就成了“常山”。
(今天就先写到这里吧)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07-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