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廉政风险点,落实项目监督第一步。定期开展工程项目廉洁风险点排查,对立项审核、招投标采购、计量管理、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重点 岗位进行识别,对工程变更、资金拨付等关键环节一级廉洁风险点进行梳理,明确防控责任,制定防控措施,强化动态管理。坚持突出监督首责,以重大项目推进为抓手,围绕推动重点项目高效廉洁规范运行这一核心,进一步明晰监督职责、确定监督目标、完善监督流程,全力推动企业重点项目高效廉洁运行。
  其次,坚守“监督的再监督”职能定位。明确监督工作目标,聚焦重点工程项目监督,推动项目监督关口前移,同时拓展监督渠道。利用好网络媒体这种最广泛的监督形式,发挥一线职工监督作用,实现监督渠道全覆盖、零死角。加强对项目推进情况的密切跟踪,对监督检查的结果及时进行通报,综合运用提醒谈话、整改建议书等方式督促问题整改落实。
  第三,充分运用信息化平台大数据功能,全力推进企业重点业务审批网上运行,实现审批痕迹可追溯,规范权力运行;以 ERP采购平台建设的监督为契机,推进实现阳光采购,以科技手段提升监督成效。同时以制度规范为抓手,强化廉洁从业教育。重点梳理企业的关键领域,严把资金审核关、 物资采购关,加强对有关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签订工程廉政责任书和承诺书,分类分层压实廉洁责任责任;管严关键节点,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建立重点项目清单,纪检监察组及时跟进项目推进情况,实行每月监督检查制。
  第四,聚焦企业的“提升质效”的重要任务,推动项目监督精准落地。针对重点项目,实施精准监督,开展定期专项监督检查;将工程建设、供应商选择、材料设备采购等作为监督重点,防止项目廉洁风险。倾向于企业“微腐败”监督,深入一线排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开展专项督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整合职能监督部门如审计监督、监事会、财务监督和职工代表大会监督力量,注重从源头上发现问题,寻找原因,将腐败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体现对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的监督和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