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从小事做起
文章目录
垃圾分类看似一件小事,却关系到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然而,即使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意义,在现实中却依然面临知易行难的困境,这背后习惯的因素难以忽视。数据显示,中国垃圾排放量一年可达5。8亿吨。人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垃圾种类五花八门,垃圾分类首先就难在这事无巨细上。瓶装矿泉水和罐装饮料的处理方式就不尽相同,更不必说空瓶、瓶盖、标签等具体物件如何丢弃都有其门道,若因怕麻烦而混为一谈,结果就可能导致垃圾分类成为一句口号。要想垃圾分类成为规矩,首先需要从居民的意识培养入手,习惯养成了,垃圾分类才有可能落实到位。
垃圾混埋本身就是一个错误。勤俭节约,持家有道,是我们的传统美德。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生活垃圾很少,因为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垃圾回收被当成资源回收再利用。如今生活好了,人们越来越“不差钱”了,垃圾成倍增长,对于垃圾的处理方式沿用传统的“垃圾清扫(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利用(分类处理)——剩余无机渣土填埋”。姑且不说我们宝贵的土地资源已经被占用,混合填埋垃圾甚至威胁到地下水的安全。垃圾混埋被否定后,专家很快研究出“资源化、无害化垃圾混烧发电技术”。于是,我们国家在短短几年,垃圾混烧发电厂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我们姑且不说混烧垃圾对空气造成的二次污染,仅从垃圾重复利用谈起,对垃圾混烧 “一烧了之,一了百了”的错误认识,导致对垃圾源头产生的生产领域的控制和规范没有能够进行下去,没有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循环经济从环保高度加以重视、研究、鼓励和支持其发展。
总之,垃圾分类绝不是一件小事。唯有从制度建设、教育引导、习惯培养等多角度下手,才能让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才能真正促进垃圾分类落到实处。 何济慧
文章作者 中国贪官数据库
上次更新 20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