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清宫戏的朋友,一定很熟悉这样的场景,大臣见到皇帝跪拜时显示左右手个甩一下袖子再跪拜。这种特殊的礼仪只有在清朝才有,之前各朝各代都不曾有过,为什么之前清朝会有这样特殊的礼仪呢?

  


  满族的官员穿这样马蹄袖的官服,平时都是将袖子挽起来,等到了面见皇上和王公大臣的时候才会把袖子放下来,然后在进行参拜。翻袖子这个动作,其实是为了把袖口放下来,让袖子自然下坠,同时将手藏在袖子里面,这是一种满人独有的一种礼仪,叫做“放哇哈”。这种礼仪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看起来既美观又实用。

  

  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甩马蹄袖除了有文化方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向皇帝表示自己没有携带武器,因为古人的袖子中是缝有口袋的,其中可以放东西,万一有人图谋不轨,将匕首凶器放在袖子里,图谋弑君,那麻烦可就大了,所以清朝人就通过拍甩袖子来证明自己的袖中没有东西,对皇帝是非常忠诚的,但是后来甩袖子就成了一种官场礼仪,自然也就流于形式了。

  


  当然拍袖子也有讲究的,身在官场,对每一个细节都不能丢,拿拍袖子来说,怎么拍才能拍的好听,让主子开心,让主子对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不会做官的读书人来说,拍袖子发不出声音,而对于那些善于溜须拍马的官来说,袖子拍的声音不仅响,而且亮,这些表面功夫恰恰忽悠了皇帝,流于形式,只讲官场气派的风气才使得清王朝步入了中国近代史的黑夜之中,最终被推进了历史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