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以礼兴仁

  新编《论语》详解•二 习仁
  侯工 编著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论语•泰伯8。2》)

  杨伯峻:孔子说:“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只知谨慎,却不知礼,就流于畏葸懦弱;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情对待亲族,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在上位的人不遗弃他的老同事、老朋友,那老百姓就不致对人冷淡无情。

  钱穆:先生說:“恭而沒有禮,便會勞擾不安。慎而沒有禮,便會畏怯多懼。勇而沒有禮,便會犯上作亂。直而沒有禮,便會急切刺人。在上位的若能厚其親屬,民眾便會興起於仁了。在上位的若能不遺棄與他有故舊之人,民眾便會不偷薄了。”

  详解:

  钱杨二师将君子译成“上位的、上位的人”是不对的。孔子说的君子,是指具有完善仁德修养的人,不一定是上位的人,很可能是个普通百姓。而上位的人不一定是君子,因为上位的人很可能是“色仁”者——偽君子。

  钱杨这种说法,来源于朱熹,于是成为批 林批孔运 动中“孔子主張等級森嚴”罪名的来由。

  在孔子学说里,道是指天地运行的规律,循道而行称为礼。孔子的“礼”,不是等级森严,而是社会运行必须遵循的秩序;礼特别是针对統 治者的嚴格要求。

  如果統治者不讲礼,就是不讲理,胡作非为无法无天,那么民众就要遭殃。

  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是要求“上位的人”要懂礼,出门遇见普通老百姓,都要当作贵宾一样以礼相待。

  孔子还要求“上位的人”不要徒有其名,不要做一个“色取仁而行违”者,而应该“质直而好义,……虑以下人。”——诚心修养使品质正直且爱好正义……经常虑及仁德,以谦卑心待人,谦卑心待人也是礼。

  礼随道生,依道而行为礼,而礼又可兴仁,促进道的弘扬。

  道是人前进的导向,礼是对人行道的规矩和约束。礼的本意是按照规矩即按照天意来办事。因为礼随道进,所以礼涵盖了舊制和新法,意味着不断改革旧制,与时俱进。

  孔子提倡的礼,有部分来自周朝。周朝的首領懂得与百姓同舟共济共同维护國 家的生存和發展,实行“节用爱民”措施,对前来依附的人们分给其土地,采取寬仁撫恤政策。

  农夫只是每年到“王田”服一定的劳役即可。每年春耕生产开始,周國國君帶着妻子到田地上举行“饁(ye)礼”,过“农夫节”,表示给农夫亲自送饭,这是國家大禮,將農夫擺在最崇高的位置。

  每年農事完畢後,農夫到公堂上飲酒吃羊肉,欢歌跳舞,娱乐升平,过“丰收节”,让农夫们一年的劳作得到慰劳,這也是國家大禮。在诗经上有很多篇章记载了这些事情,佐证在周朝國內普遍實行“仁政”。

  到了秦朝,“饁礼”就被取消了,“农夫节”和“丰收节”也没有了,农民再也不受尊重。

  由于周朝施行仁政,依礼依规,所以有長達800年國祚,而秦朝實行暴 政,違抗天理,只有15年就匆匆夭折了,孰優孰劣,一目了然。

  我们现在的礼貌、礼节、礼仪,基本上是孔子“礼”的延续。然而,歷代統 治者制定的等級森嚴的制 度和愚忠於皇 帝等“禮制”並不是孔子的思想,只是他們盜用了孔子的名義而已。

  魯 迅發表了《狂人日記》,將孔子的“禮”描繪成“吃人的封建禮教”,實際上是對孔子的污蔑和譭謗。他打倒孔家店,在公德方面卻做了配合日本侵華的漢 奸,在私德方面偷 窺弟婦洗澡,搞得兄 弟反目,家不成家,終生冤家。

  孔子說:“苛政猛於虎。”真正吃人的是“苛 政”。魯 迅反孔從來不敢正視這一點,正是為了給歷代皇 朝的苛 政洗地,同時將孔子當成替罪羊。

  这章,是孔子对决心“闻见学行”圣人之道的君子提出以礼作为言行规范的准则,当然也是对“上位者”的严格要求,因为无论君子还是“上位者”,都会对民众起示范和带头作用。孔子在这里阐明了仁与礼相辅相成的关系:以礼兴仁,又以仁教化使礼成。

  全章分为两段:第一段说的是君子遵循礼的规范——以礼兴仁;第二段说的是君子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就是仁,处理好人际关系就是仁德教化而礼成。

  重新断句如下: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恭而无礼则劳

  ——恭:内心恭敬;无礼:不懂以礼待人;则:就;劳:徒劳,费力不讨好;

  ——虽然内有恭敬之心,但是不懂以礼待人,就会费力不讨好;

  慎而无礼则葸

  ——慎:谨慎,谨言慎行;无礼:不懂灵活应变用礼;葸:畏缩拘谨束手束脚;

  ——虽然谨言慎行,但是不懂灵活应变用礼,就会畏缩拘谨束手束脚;

  勇而无礼则乱

  ——勇:勇敢,勇猛果敢;无礼:不懂遵循礼的规范;乱:闯祸招乱;

  ——虽然勇猛果敢,但是不懂遵循礼的规范,就会闯祸招乱;

  直而无礼则绞

  ——直:率直无邪;无礼:不懂礼仪礼貌;绞:纠缠,较劲,引申为说话直来直去不顾对方感受,刺伤对方自尊心,即话语伤人;

  ——虽然率直无邪,但是不懂礼仪礼貌,就会话语伤人。

  君子笃于亲

  ——笃:忠厚;亲:亲人,亲属;

  ——如果君子能够厚待自己的亲人,然后推及到周围普通民众,

  则民兴于仁

  ——民:民众;兴:兴起;于:在方面;仁:仁德之风;

  ——那么民众就会兴起仁德之风,自然就会孝悌礼让;

  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故旧:旧相识,传统道德礼节;遗:忘记,违背;偷:本意为偷换,将优秀传统偷换掉,引申为违反礼节和规矩。

  ——如果君子做到不违背优秀传统道德,那么民众也不会违反礼节和规矩。

  本章孔子阐明礼的重要性,如果只有内心有仁德但不懂以礼表达,那么内心的仁德就得不到彰显,因此提出仁的要点——“以礼兴仁”,并且提倡君子以身作则,身体力行。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白话文:

  孔子说:“虽然内有恭敬之心,但是不懂以礼待人,就会费力不讨好;虽然谨言慎行,但是不懂灵活应变用礼,就会畏缩拘谨束手束脚;虽然勇猛果敢,但是不懂遵循礼的规范,就会闯祸招乱;虽然率直无邪,但是不懂礼仪礼貌,就会话语伤人。

  “如果君子能够厚待自己的亲人,然后推及到周围普通民众,那么民众就会兴起仁德之风,自然就会孝悌礼让;如果君子做到不违背优秀传统道德,那么民众也不会违反礼节和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