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道定成败

  新编《论语》详解•一 学道
  侯工 编著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论语·宪问14。36》)

  杨伯峻:

  公伯寮向季孙毁谤子路。子服景伯告诉孔子,并且说:“他老人家已经被公伯寮所迷惑了,可是我的力量还能把他的尸首在街头示众。”

  孔子道:“我的主张将实现吗,听之于命运;我的主张将永不实现吗,也听之于命运。公伯寮能把我的命运怎样呢!”

  钱穆:

  公伯寮谗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把此事告诉孔子,说:“季孙听了公伯寮谗诉,已对子路有疑惑。但我的力量还能把此事向季孙陈说清楚,使季孙杀了公伯寮,把他陈尸于市。”先生说:“道若将行,这是命。道若将废,亦是命。公伯寮如何挽得过天命呀!!

  详解:

  儒黑们反儒是对的,反孔就不对了。儒黑大多来自中招的吃瓜群众,他们文化不高,辨别能力不强,什么是孔学,什么是儒学,傻傻分不清。

  其实孔子说得清清楚楚:“吾道一以贯之。”也就是说,孔学的核心是道,并且以道贯彻始终。

  儒学的要害是背离了孔学的道,以忠恕、大一統、理、心性……等等,五花八门,后面加个“道”字冒充道,使吃瓜群众误以为道是可以根据每个人的不同理解由各人随意自取的。

  譬如什么恕道、霸道、盗亦有道、道法自然……在他们的“道”里,就是没有孔子所遵循的《易》之道,没有《易》道的“道”基本是冒牌货。

  根据孔子学说,道只有一条——自然规律之道。如果有多于一条的道,怎么可能一以贯之呢?

  道是万物之本。德、仁、礼、忠、恕、义、孝、悌、理、法……等等,都是由道衍生出来的。

  道乃自然规律,程朱理学以理代替道,是偷梁换柱。理是对道的体会和理解;道家道法自然,自然不等于自然规律,以自然代替道,程朱理学显然违反孔学,其他学派依此类推。

  在【帝】王开的“孔家店”里,卖的都是他们自己生产的假冒伪劣的产品,从“孔家店”买到假货的吃瓜群众因此就将怨气发泄到孔子身上,因为产品说明书上写的都是孔子或孔子学生的语录,而这些说明书的解释权全部掌握在【帝】王钦定的大儒手上。

  从5 4起,魯 迅、陳獨 秀、胡 適等人就充当反孔急先锋,带领广大瓜民猛砸孔子。

  他们完全无视2000多年来中國行的是秦政,而占据中國思 想文化阵地的是主张严刑峻法反对仁政的法家。

  由于他们将矛头指向孔子,而真正的罪魁祸首【帝】王和法家却安然无恙,悠哉游哉。

  反孔派在客观上充当了保皇派,既保护了【帝】王專‘制,又保护了【帝】王專’制的意識形态,致使【帝】王專、制后来得以死灰复燃。这就是【帝】王高明之处

  ——搞×死很多人,还有很多人崇拜他。这都归因于历代【帝】王娴熟地运用洗脑愚民术。

  他们早有预谋,将功劳归于自己,把失败的原因推向孔子。如此就可以避其锋芒,安全过关,达到换汤不换药之目的。

  皇帝可以换,朝代可以改,但是秦政制是坚决不能改的,这样就可以世世代代行秦政制了。

  洗脑越成功,瓜民就越砸孔子,道德就越败坏。看那带头砸孔子的 迅、陳 獨秀……不是銀弟婦、做漢奸,就是嫖娼,還有搞文工團的……千奇百怪,不一而足。结果是人心不古,世风日下,贻害无穷

  这一章,孔子阐明人事与天命的关系:人事即人为之事;天命即天意,是道的体现。

  人事合乎道,就能存在、发展,取得成功;人事不合乎道,就会被道废掉而失败。

  孔子这里说的命,不是命运的命,而是天命的命,天命即道。但是历代腐儒却曲解了孔子的本意,将命曲解为个人命运,那么事情的结果就归因于个人命运了。
  ——由命运决定成败,其实成败是由道决定的。子思在《中庸》开篇就说:“天命之为性,率性之为道。”这就本末倒置了。

  ——天命本身就是道的体现,子思拐了两道弯,就将性偷换掉道了。

  天命决定性,性必须循道,而率性是指性不必受道约束,那么性就不一定能循道了。率性发展下去就是“人定胜天”,显然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汉朝董仲舒也说天命,不过他将天命神秘化了,认为上天要惩罚君王,就会先发出警告,称之为天人感应,如彗星出现预示流年不吉利,天降陨石预示有大人物逝世……这些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属于孔子指责的“怪力乱神”。

  本章孔子专门论述天命的重要性: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公伯寮:孔子的学生,与子路同在鲁国大夫季孙手下做事。愬:谗言,毁谤;子服景伯:鲁国大夫;以告曰:将此事告诉孔子说;夫子:指季孙;固:已经;有:产生;惑:疑惑;志:心意;于:对于;吾力:我的力量;犹:还;肆:示众;市朝:街头;肆诸市朝:将人处死刑后暴尸街头示众。

  ——公伯寮在季孙面前毁谤子路,大夫子服景伯将此事告诉孔子说:“季孙老爷已经对子路产生了疑心。对于公伯寮,我还是有能力使他处死刑后暴尸街头示众的。”

  ——在古代,暴尸示众是对重犯的惩罚。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是“道将之行也与,命也”的倒装句式。

  ——道:自然规律;将:要使;之:指代某事;行:成功;也与:也欤,语气助词,表示感叹;命:天命,天意;命也:是天意啊。

  ——道要使某事成功,是天意啊!

  ——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是“道将之废也与,命也”的倒装句式。废:失败;

  ——道要使某事失败,也是天意啊!

  ——孔子听后,认为子服景伯没有必要弄死公伯寮,一切应顺从天意。

  公伯寮其如命何!

  ——其如……何是反问句式;如……何:奈……何;

  ——公伯寮能奈天命何吗?

  ——意为:公伯寮能够改变天意吗?

  ——天意就是道使之然。

  ——孔子说:道要使某事成功,是天意啊;道要使某事失败,也是天意啊。公伯寮能够改变天意吗?

  ——孔子以此话警告自己的学生公伯寮,劝他不要违反老师一直以来的教导:道定成败,不要再干以谗言毁谤他人这种违逆天意的事了,否则必受天谴。

  ——所谓道定成败,并不是一般人认为的“因果报应”,而是说:办事违反自然规律是注定要失败的。

  ——例如秦始皇经过长期战争奪取全國政權后,如果依道而行的话,必须广施仁政,大赦天下,减轻徭役和赋税,让民众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但是秦始皇逆道而行,强迫疲惫的广大民众筑长城,建宫殿,修陵园……结果民不聊生,民怨沸腾,终遭天谴。

  本章孔子通过与子服景伯的谈话教训学生公伯寮,阐明道定成败的原理,一切都要循道而行。

  重新断句标点如下:

  公伯寮愬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以告曰:“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吾力犹能肆诸市朝。”

  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白话文:

  公伯寮在季孙面前毁谤子路,大夫子服景伯将此事告诉孔子说:“季孙老爷已经对子路产生了疑心。然而,对于公伯寮,我还是有能力使他处死刑后暴尸街头示众的。”

  孔子说:“道要使某事成功,是天意啊;道要使某事失败,也是天意啊。公伯寮能够改变天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