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再元旦春节期间开展走访慰问生活困难党员群众、老党员、老干部活动。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是扶贫帮困、凝心聚力的暖心工程,也是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体恤民情、了解民意的有效途径,拉近了党员干部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
  然而在实际走访慰问中,“走过场”、“作秀”式走访慰问依旧存在,拎上一壶油、一袋米,摆拍一张递送慰问金的照片,就算完成任务;更有甚者,把走访慰问当成“送快递”、“跑腿”,还未走进党员群众家中便丢下慰问物资,碰不到慰问对象就委托他人代转;还有的只听得“好话”,听不得党员群众逆耳之声,更别提主动询问群众所想所需。
  节前送温暖,要做好“四步走”工作,即“走”、“访”、“慰”、“问”。党员做的是“走访慰问”的工作,就要认真对照这个词中每一步动作,才能真正让党员群众感到温暖,才能真正从工作中大获裨益。
  “走”到家中,“走”进心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广大领导干部坚守的群众路线,应是务实的,脚步勤,心火热,走进党员群众的家门、走到党员群众的院落、走向党员群众的田间地头。在走访慰问前,要熟悉掌握每一位慰问对象的基本情况,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诉求,带着真情步入家中,才能激起共鸣,真正走进党员群众心里。
  “访”察民情,听取民意。古有伯牙善鼓,子期善听,两者终成知音。领导干部善访民情、听民意,鱼水之情方能更深。通过观察党员群众的居住环境、吃穿条件,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思想动态与诉求,掌握真实需求,因人制宜地精准开展慰问工作。“访”的目的是要行,要把群众的所思所盼所想作为改进工作的实际行动,为制定政策获取一手信息。
  “慰”藉精神,陪伴身心。“慰”的原意是使人心情安适、心安,由此可见慰问不仅是物质上的关怀,更是精神层面的慰藉。今年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关键性胜利,对于某些党员群众而言,物质生活已得到基本保障,但因失独、丧偶等原因的孤寡老人,精神世界往往是匮乏的,还有年末受疫情散点爆发影响无法团聚的,领导干部也应重点关注,多陪他们聊家常闲事,听听他们过去的故事。
  “问”困难、“问”需求、“问”发展。“好问则裕,自用则小。”领导干部要询问党员群众在工作生活上的困难,了解他们的需求,咨询他们对未来发展规划的意见建议。关在办公室里想政策无异于纸上谈兵,领导干部要转变思想,从“群众追着找干部”转为“干部主动找群众”,如此才能不断广开言路、开阔视野、明晰思路,在汇民声、听民意的道路上走得更长远。
  走访慰问要真情真意,用心用情,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真正正地走到困难党员和群众身边,真真正正地把困难党员和群众放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