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关乎国家发展和后世子孙命运,作为“五个文明”建设之一,生态文明建设从国家层面到各省市层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这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生态环境建设好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便在其中;反之,靠牺牲环境盲目发展,最终会断了发展的“龙脉”,如今,这个认识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广泛共识。
  全国两会正在召开。在内容庞大、议题繁杂的两会上,生态文明绝对是一个广受关注、绕不开的话题,这在会前的“吹风会”上,就已经显现出了端倪。国家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在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一年来环保重点工作,同时,他指出的问题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说,整个长江流域的污染问题依然不容轻视,全年数千万吨的各种废水,犹如涓涓细流一般流进长江里,威胁着我们这条母亲河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客观地说,这几年在严格治理之下,长江两岸的水体污染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保护我们的母亲河,任重道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水陆空三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守望和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对“天人合一”极为重视和提倡。“天”是什么?是大自然、是家园命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载体;“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融共生、和谐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的高光境界。现在,国家在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意义有很多,而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继承发扬,也恰恰尽在其中。当然,国家级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起来要复杂得多、艰难得多、漫长得多,而这也正是全国两会的代表和委员们,集思广益、大展身手、各显神通,英雄有用武之地的大好时机。
  几年之前,北京的雾霾广受诟病,然而,经过痛下决心的治理,现在有了非常大的改观,“海滨蓝”和“彩虹天”重新回到了北京城。不仅如此,通过严控污染,疏通河道,植树造林,整修胡同,美化家园,又使得我们的人居环境水清岸绿、景色宜人,逐渐舒适宜居起来。这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向,不论是天上的、地上的、水里的环境改善,最终离不开扎扎实实地去干;让生态真正“文明”起来,要借全国两会“东风”,要用代表委员智慧,要靠全社会的行动和努力。